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时评 > 小学生扶老人被赞:让德育教育“生活化”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图片来源:网络
新农村商报网 近日,广州一名小学生骑车撞倒了老人,他和几位同学赶紧上前将老人扶起并诚挚地道歉,老人深受感动,不仅不要小学生赔偿,反而将此事反映给小学生所在的学校,希望学校对这几位小学生进行表扬。
这个暖心的故事,一改往日“老人跌倒反讹助人者”的情节,为老年人挣了光,也让社会看到并非所有的老人都已变坏。而小学生的勇于道歉和担当,也让我们看到当年作文中时常出现的“扶老人过马路”“帮助老人”“知错能改”等真善美事例,又重现了。不禁让人感到欣慰,无论社会风气如何浮躁,人的道德底线如何降低,好在孩子的心灵还是纯洁的。
人之初性本善。今天这几位小学生能够勇于认错和担当,或许是出于内心本真的纯洁,但受到太多世俗之事的浸染,人的心灵就未必会一直保持纯洁了。因而,使人一直保持向善的姿态不能仅靠个人善良的天性,更重要的是依靠后天的德育教育。多少年来,我们喊出的教育口号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应试教育的现实却是“唯分数论”,排在第一位的“德”早已不知被扔到了哪里。盗窃、暴力、造假、诈捐等等,社会道德底线的一降再降,追溯源头,其实跟人们小时候接受的德育教育不足有关。从小到大,我们的考试中没有一科是对个人道德的考察,连一门叫做《思想品德》的考试也是根据题目,把书上的文字默写到卷子上。
任何一所学校和一个家庭,可以不教孩子写字算数,但绝对不可以缺少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广州这四名小学生受到了学校的表扬,并且学校还将专门把他们的行为拿到各班班会上进行讨论学习。看起来虽然有点小题大做,但这正是一个让大家学习的鲜活事例,做好事的人在身边,做的事情也是社会时常讨论的“扶不扶”问题,以此作为榜样“推一及百”,来对更多的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效果远比学习道德模范来得好。
另外,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将德育教育“生活化”。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脱离了生活的教育类似于纸上谈兵,学生们若仅在纸上展现自己的道德观,未免太过空洞。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需要学校静下心来,避免教育行为的功利化,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置于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认认真真培养真正敬畏道德的学生。这样,即便过了单纯的年纪,心中也依然能够保有对道德的敬畏和坚守。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