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观察 > “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我国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促进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科技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在科技上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以科技创新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那么,我国的粮食发展面临怎样亟待突破的问题?需要什么途径才能促进国家粮食科技成果顺利转化?
依靠科技保障粮食安全势在必行
今年的1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藏粮于技”就是要在粮食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
近些年来,中国粮食科技立异顶层规划不断优化,粮食科技开展环境持续向好,粮食科技投入显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粮食安全依靠科技创新来保障已经形成了共识。
为什么我国的粮食安全需要科技创新来保障?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关。据农业部总经济师杨坚介绍,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粮食需求总量每年将增长80亿斤以上,肉类需求增长80万吨以上,其他主要农产品需求也将继续增长。在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依靠增加种植面积来提高农产品产量已经不再现实。另一方面依靠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增加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制约。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着新形势与新任务,应该有新的发展模式,需要建立起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目前中国在作物育种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态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有些领域具备国际竞争优势,通过有效机制尽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既是增加农产品供给的可行之路,也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了解,虽然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6%以上,,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依然潜力巨大,依靠科技成果的转化保障粮食安全是目前最重要的途径和办法。
科技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为粮食生产连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今后,科技创新依然会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促进粮食科技成果转化,能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当前我国致力于推动主食产业化,积极发展全谷物食品,加快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转化,发展粮食循环经济,都需要通过加快科技攻关,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增加产品附加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粮食产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促进粮食科技成果转化,要鼓励粮食企业自主研究和推广应用行业共性科技成果,粮食企业要主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粮食行业科研单位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应当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市场化方式确定价格。要鼓励和支持企业与行业科研单位以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共同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和技术培训基地,产学研协同开展粮食科技攻关、标准研究制定和成果应用推广等。
据了解,目前我国粮食行业中小企业多,粮食加工业存在着成品率低、食用率低、利用率低、效益低、产业链条短的问题,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实力的潜力巨大。根据国家粮食局提供的资料,全国4万多家仓储、加工企业以及相关粮食企业,有着广泛和急迫的通过创新实现发展和升级的需求。要实现粮食科技与产业的有效对接合作,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就必须从根本上破除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要提高我国粮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促进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还要围绕粮油科技和粮油加工中的热点问题,抢占粮油加工制高点。要把研发重点放在粮食加工安全保障支持技术,粮油加工转化基础理论,米、面主食品产业标准体系,粮油副产物稳定化技术和集并模式,粮油副产物高效利用和副产物加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