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2014年初,按照汉中市委干部下基层和包村扶贫驻村工作要求,杜彦钦被汉中市广播电台选派到石墩河镇金砖沟村开展驻村工作,担任包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从此杜彦钦便与当地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2015年8月,他又作为第一书记被选派到廻龙寺村(金砖沟村并入廻龙寺村)。
把组织信任变为责任
从一来到石墩河镇杜彦钦就很明确地为自己的工作下了定义:驻村的目的就是接地气、促发展,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他白天跟着村组干部往返于乡间小路、田间地头,实地查看路、堤、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夜深人静时就伏案写民情日记梳理思路。在联村领导、包扶干部的共同参与下,《全村经济发展规划》、《全村产业发展规划》、《全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各家各户年度增收计划陆续出台,并付诸实施。
把群众期盼变为动力
修一条宽敞平坦的通村路,是金砖沟村民最迫切的期盼。群众的期待就是最大的工作动力,为此他和村支书反复与镇党委、政府沟通,多次向市广播电台主要领导和县级包扶单位汇报,争取到道路修建启动资金5万元。2014年4月通村水泥路建设工程如期开工,他动员全村20余名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参与投工投劳,自己也与群众一道平路、挖土、上料、搬石头,仅仅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村道3.9公里路面工程,这既是一条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也是一条村民与扶贫干部真情互通的情感之路。
把富民兴村变为目标
通过调研,征求干部群众意见,杜彦钦帮助村上确定了短期种养殖产业和中长期特色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为解决缺少资金和实用技术问题,他积极争取到派出单位扶持资金6万余元,又多方联系引进社会资金2万元,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为村上中药材种植、销售等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和信息支持,确保农户能种、会种,卖得出去。依据金砖沟村极佳的生态环境,他鼓励引导有积极性、有能力的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发展旅游产业,邀请市规划局、陕西理工大学、万禾集团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到村里实地考察、规划设计,还带领村组干部一起到王家湾、耖家庄等旅游特色明显的村组参观学习,开拓思路,帮助农户更新观念。
把吃苦担当变为追求
2015年6月29日凌晨1时,持续多日的阴雨天气雨势猛增,金砖沟河里的沟水不断上涨,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他快速反应,一面迅速带上村组干部沿路动员村民们快速撤离,一面打电话通知居住较远的村民赶紧离开房屋避险。在大部分村民都安全转移到高处后,河沟里倾泻而下的泥石流突然爆发,他和单位同事多亏爬到稍高一点的公路上才侥幸脱险,而单位的车辆却被洪水冲毁。由于预案到位、判断准确、撤离及时,全村233户739人“无一人伤亡”。灾后,他和镇村干部一边继续组织群众避险、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一边积极动员组织灾后恢复重建,及时恢复群众生产生活。经过4天的紧张抢修,通讯信号、供电迅速恢复,1600多方的土石淤泥被清理干净,车辆顺利通行。通过组织社会捐助,1500斤大米、500斤面粉等首批救灾物资迅速发放到灾民手中;国家电网汉中公司爱心捐赠7万元也迅速到位,灾后恢复重建在较短时间取得阶段性成效,群众生产生活稳定。
把文创巧思变为收入
在扶贫村发展旅游,必须要有特色。杜彦钦将多年从事文化宣传工作的经验应用到了村旅游资源开发上。2015年,在他的多方争取下,陕西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赵熊先生免费为村里题写了“顠龙寺”村名和农家乐“梓桐园”牌匾;今年年初,汉中市美术家协会、蜀汉书院等多家文化团体在金砖沟挂牌了创作采风基地。至今,还有一批批热爱文创的游客,在“报纸糊墙”、“石头搭桌”的陋室小院里度假,不亦乐乎。走起“文创+生态”范儿的金砖沟人家,已在当地“小有名气”起来。两个核桃,卖了十块钱。一节竹子,售价百元。从卖腊肉到卖盆栽,从卖鸡蛋到卖文玩,一个个颇具巧思的“文创产品”,着实让深山里的金砖沟“惊艳”了一把。
如今很多来到金砖沟村度假休闲的人,都不断赞叹大山深处的农家乐竟有着令人惊讶的独特的文化气息,而在杜彦钦看来,所有的创意都为扶贫、脱贫而来。从条件优越的城市到偏远落后的农村,从科级领导转变为农村第一书记,杜彦钦深知这是对他心态、素养和能力的极大挑战。然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扶贫的路还很长,他将永怀初心、充满信心的坚定的走下去。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