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时评 > 篡改同窗志愿“一念之差”差在哪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一言不合就篡改同窗志愿,翻的不光是友谊的小船,两个人的命运就此改变。庆幸的是,常同学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荣耀,没有变为又一个“王娜娜”;而郭同学也为自己的一念之差付出该有的代价,自食苦果,也是其咎由自取。值得一提的是,陕西师范大学增加计划给予录取,人性化的举措对常同学而言这或许意味着将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
近年来,篡改他人录取志愿的闹剧频频出现。今年7月湖北大冶一名初三男生高出录取线5分而未被心仪学校录取,经查是其同窗篡改志愿导致。还有去年杭州萧山一职业学校,十余名考生录取志愿被老师篡改。应该说,涉事者身份不同,动机也有所差异。一些学生涉案往往因为对同窗心存嫉妒,蓄意报复而产生篡改他人志愿的“一念之差”。而一些学校老师悄悄越俎代庖篡改学生志愿,甚至成批改动,“一念之差”的背后大多是各个院校之间的生源大战,有的老师“受人之托”,为他校“招人”,还有的老师迫于本校招生压力,进而擅改学生志愿。
应该说,志愿频频遭篡改的背后与违法成本低不无关系。据专家解释,篡改高考志愿可能涉及三项罪名: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非法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罪、非法提供他人个人信息罪。而这三项罪名都以“情节严重”为定罪依据,是否“情节严重”,并无明确界定。同时,篡改的志愿一旦申报,将涉及学校众多其他报考考生权益,改动并非易事。致使一些篡改事件有的不了了之,有的妥协和解,而篡改志愿的“一念之差”却屡禁难止。
防止更多篡改志愿的悲剧,除了对违法者加大处罚,教育部门应通过技术手段利用手机、邮箱等方式进行验证,弥补填报系统的不足和漏洞,同时如陕师大尽可能开辟招录的绿色通道,多一些补录补救的机会。而作为普通考生,电子信息时代,风险意识应是该有的常识。保管好密码,及时修改,不仅不能轻易泄露给陌生人,身边的熟人同样不能轻易流露,毕竟被朋友坑的例子不胜枚举。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