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小农水”助力精准扶贫 村民不再靠天吃饭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曾经的漏水池,变成美丽的蓄水池。(宜宾新闻网 郭晓娟 摄)
“村里通过‘小农水’项目修好了抗旱池,我家近10亩田地终于结束了等雨栽秧、靠天吃饭的日子。”8月29日,在屏山县书楼镇高田村,站在蓄满水的水池旁边,该村二组村民周尚宽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周尚宽一家有五口人,就靠门前屋后的土地维持生计,2015年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以前因为缺水,天干的年份,他家田地的收成连勉强维持温饱都成问题。2016年5月底,屏山县水务局投入资金近170万元,在该村实施“小农水”工程助力精准扶贫,25口蓄水池新修好了,2座山坪塘整治了,还要新建0.5公里的水渠和4.2公里的水管管道。农田灌溉用水问题解决了,周尚宽和家人商量着要发展稻田综合养殖及庭院经济,争取早日脱贫。
一条条水渠连着抗旱池,解决了高田村农田灌溉问题。(宜宾新闻网 郭晓娟 摄)
高田村属国家级贫困村,全村人口996人,现有建卡贫困户32户,贫困人口112人。说起“小农水”工程给村上带来的改变,高田村村主任胡正银带着记者来到新修的大坳田山坪塘旁边。这原本是一个时常渗漏的泥塘,以往每到夏季,满塘的雨水常常顺着塘边哗啦啦流走,冲毁不少田坎,对灌溉十分不利。自从实施“小农水”工程以来,大坳田山坪塘被水泥、堡坎重新“打扮”了一番,沿着塘边修砌的数条沟渠直达村民家的田地。“全村像这样的蓄水池还有30多口,可满足2000多亩农田的灌溉。”
“以往灌溉基本靠天,现在省事多了,天干的时候就直接引水入田。”胡正银笑着告诉记者,在县水务局“小农水”工程实施的基础上,该村还打算争取资金进行土地治理试点,“土地治理好后,我们还要用碎石头砌田坎,修水泥耕作道,让咱们的村民以后走在田间地头,都不再踩黄泥巴。”
正在施工中的蓄水池堡坎。(宜宾新闻网 郭晓娟 摄)
而在高田村五组村民黄大爷的心中,该村“小农水”工程的实施,给他家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以后再不用到一公里外的水井去挑水了。”
屏山县水务局水利工程管理总站站长赵洪民介绍,按照2016年度四川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规划,该局将在屏山县书楼、新安、清平3个乡镇12个村(其中贫困村11个),新建渠道15.65km,管道94.8km,整治山坪塘21座,新建石河堰11座,新建蓄水池358口,新建水窖18口。项目总投资1550.59万元,工程完工后实现新增灌溉面积0.5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0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1万亩,极大改善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打通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毛细血管。
整治后的堡坎。(宜宾新闻网 郭晓娟 摄)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是屏山县水利扶贫工作中的关键一环,为此,我们重点对贫困村饮水安全、产水配套、水源保障、水生态治理等工程进行了详细规划,并把水利专项扶贫作为促进贫困村粮食增产增收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屏山县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说,“未来几年,更多的贫困群众将因小农水项目受益,进而早日脱贫致富。”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