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盐酸菜借力电商寻突破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盐酸菜的制作工艺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从它的味道和质量出发,网络销售渠道我很有信心。唯一惆怅的是,‘盐酸菜’这三个字!”贵州省独山盐酸菜有限公司经理秦伟有些无奈。贵州方言里,盐酸菜是很平常的东西,但是普通话中,盐酸二字让人很难将其和食物结合起来。
2008年,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贵州省独山盐酸菜有限公司,公司里的重庆人多了不少。由于重庆话和贵州话没有太大差别,所以即便是第一次到独山的重庆人,也并未有太多陌生感,觉得盐酸菜不过是众多腌菜品种中的一种。但还是令人没想到,普通的盐酸菜,因为名字,网络销售之路并不好走。
特产之路不平坦
据介绍,独山盐酸菜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其制作工艺在国内比较少见。
盐酸菜的原料采用了贵州高原蔬菜——独山大叶青菜,将青菜洗净后会进行大约100天的初级发酵,这样最大程度的保存青菜的鲜度;完成第一次发酵后,将青菜、冰糖、醪糟放入陶坛中,进行3~9天的第二次糟渍发酵。“直到现在,两次发酵的过程都是人工操作,这样更有利于制作工艺的传承。”秦伟说,这样工艺生产的产品,在整个黔南地区,乃至广西北部影响都比较大,但这并没有让盐酸菜获得畅销。
据秦伟介绍,公司去年盐酸菜的产量1000吨,50%为散装盐酸菜;就目前情况看,今年总产量还可能出现下滑,但唯一欣慰的是,量下降了,销售额仍然有所增长。“虽然现在盐酸菜有了一定的销量,但整个贵州省的消费人群还不到全省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秦伟觉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是改良盐酸菜的时候了。
现在使用的原料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叶柄有老经,这使得盐酸菜入口不化渣,口感稍硬。总公司研发团队在众多原料中选择了山东大白菜,从目前成品来看,解决了产品口感的问题,菜的品质更嫩更脆。但究竟市场能否买单还不得而知。“无论原料怎么改变,盐酸菜的制作工艺必须传承。”秦伟说,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让这份食物的历史感更浓厚,发挥“工匠精神”,传承传统工艺,打造精致产品。
盐酸菜借电商正名
2013年,盐酸菜纳入了总公司的电商平台,在淘宝和天猫上进行销售。
“就在那个办公室里,堆放了很多纸盒,全是为电商渠道的消费者准备的,已经不记得采购多少次了。”秦伟指着离办公室不远的屋子说。正是由于网络渠道的拓宽,盐酸菜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已经有不少来自广东、广西、华东地区的消费者在打听了。
但是由于前文所提的口感缺陷,秦伟并不敢进一步扩大销售,只是依附现有的渠道进行销售。他打算,在推广的过程中逐步改良,推出新品种。
初涉电商,秦伟和公司面临着很多困难。
“发展电商得到了政府的不少支持,他们为我们推荐了很多好的电商平台。公司自身也在寻找电商平台,希望能够借助好的、合适的平台发展。”秦伟说。目前公司电商的发展仍然是借力,借助平台上的优秀经销商打开销路,企业自身的发力却很少。
谈及原因,秦伟言语中难掩着急:“目前,公司缺少的就是专业的电商团队。没有合适的人才,自身网络渠道的发展也是一个障碍。”
在秦伟看来,如果在独山当地寻找,并没有太多合适的电商人才;但如果从外面引进,以独山现有的相关资源并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不能留住合适的电商人才。
“其实目前公司也招了一些返乡的大学生,但由于专业并不对口,培养的过程仍有难度。”秦伟说,希望政府能够办有关电商人才的培训班,让企业可以挑选合适自己的人才。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