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人物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近日,在甘肃省采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时,记者随着静宁县商务局负责电子商务工作的副局长宋世杰来到欣叶集团公司,在该公司刚刚修建的产业孵化园区一楼见到了公司董事长裴晓江。
据了解,由裴晓江带领的甘肃省静宁县欣叶集团公司已从其刚刚起步的1000多元发展到目前包括纸箱厂、物流园、小贷公司、冷库及产业基地和苹果销售、电子商务等多元化的集团公司,总投资5亿多元人民币。
经过交流,记者觉得裴晓江是一位憨厚、睿智、干练和无私的实干家,没有丝毫一般企业老板的傲慢和“暴发户”痕迹。
少年得志奔波创业成就致富之梦
现任静宁县欣叶集团公司董事长的裴晓江,自幼生长在静宁县偏僻贫困的雷大乡范堡村,十几岁中学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使他从小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但年轻气盛的他不安逸于现状,可以说从记事起,他就萌发出一种念头,靠种田只能维持生活,根本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要有所作为必须通过自己的劳作改变生活的平静,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创一番事业。
有了奋斗的目标,就有了坚定的信念,以及自幼养成的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品质。
1984年裴晓江筹集1000多元资金靠摆地摊经营小百货,在勇气、激情和汗水的支撑下,他的小百货生意兴隆,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他终于积累了原始资本,开始把目光投向运输业,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1989年裴晓江又筹集10万元购置了当时最先进的“东风牌”货运车,走南创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捕捉信息,在运输行业中奋力拼搏。
高瞻远瞩借林果产业带乡亲致富
几年来,积累了丰厚的资金,但他心里并不踏实,始终觉得只是一人一家致富了,而众多乡亲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于是他走亲访友,拜望学者,了解市场,苦苦思索着怎样才能引领大家走共同致富路的良方。
通过多方调查,多方论证,在吃透县情的基础上,他紧紧抓住静宁被国家命名为“林果之乡”,果业产业长足发展的机遇,果断作出在包装行业干一番事业的举措。
1999年5月,裴晓江自筹资金18万元,在县工商局的大力支持下,办起了静宁县工业品纸箱制造厂,购置了几台简单的纸箱制造设备,招收了12名农家子弟和下岗职工,在租赁的几间简陋库房里开始了他第三次创业生涯。
从那时起就和这些工人一起干,一起吃,一起住,冒着严寒酷暑,日夜奋战,攻克技术难关,解决生产难题;从那时起,裴晓江就竭尽全力实践两个字“发展”。他和公司员工齐心协力,千方百计找销路,竭尽全力搞生产。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他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当年就实现了盈利。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仅以十几万元起家的小企业在善于经营,不怕吃苦的裴晓江手中,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事业也越来越兴旺。
勤学苦练用全力打造现代化企业
裴晓江的纸箱厂逐渐有名了,有名就意味着更有一份责任。
裴晓江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要做的事情就更加多了。他首先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学经营管理,学行业技术,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并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积累工作经验,理论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从基层抓起,抓学习,抓培训,抓深造,抓管理。内强筋骨夯实力,另外,他从员工技能上着手,抓培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他的企业真正成为一个会经营,懂管理、懂技术的现代规模化企业而精心设计。
2003年5月,裴晓江又投资400多万元,在静宁县八里工业园区征地26亩,新建生产基地,增加生产设备,招收下岗职工、农民工,毕业大学生和退伍军人,2003年至2005年先后投资600多万元购置国内较为先进的五层瓦楞纸板生产线,高档三色水墨印刷机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平压平模切机等,使企业的生产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6年至2007年他又投资600多万元,购置了全自动高速五层瓦楞纸板生产线和后道工序半自动化设备。从厂区水泥硬化到花园绿化,从生产办公自动化到企业文化建设,还组建了企业文化宣传队,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创造了和谐企业的氛围。2009年年初,裴晓江又投资对生产厂区进行扩建,购置台湾进口全自动高速生产线和印刷机、钉箱机、粘箱机等后道工序生产设备,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职工生产效率。新修了职工家属楼和宿舍楼,对员工的困难疾苦,更是热情帮助,在生活上裴晓江更是给员工一个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同员工一起用餐,并吩嘱食堂工作人员做好饭菜质量、数量,要让员工吃的放心,吃的满意,员工家中有事公司都要配车配人去帮助,若有空他必须亲自参加。
裴晓江锐意创新,以“勤学苦练,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宗旨,打造“企业文化塑品牌,以人为本得民心”的企业精神。做人理念“先做人后做事,为您服务是我的享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用人理念是“有德有才提拔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杜绝使用”;企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狠抓质量,打造企业名片。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裴晓江以“不与同行比价格,勇于同行比质量”的远见卓识,为提升产品质量推出两大策略。一是舍得投资,公司在引进全国较先进的生产线的基础上,又投入大量资金,配备质量检查设备和计算机网络,促进产品达到GB6543-86国际标准。二是不惜高薪从全国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著名企业聘请专家,组成了一支把关质量验收的精英队伍,科学而合理地破解生产中的一道道质量难题,成就公司的产品品牌。在常规的质量检测中坚守一条铁的纪律,宁做企业亏损的责任人,不当粗制滥造,坑害消费者的发财者,使得出厂的每一件产品,只要走出公司大门,都成为企业质量的精美名片和企业的形象标志,据2005年市场营销调查结果显示,公司生产的工业箱、瓜果蔬菜箱无一件因质量问题而发生退货退款纠纷。业内人士评论说,静宁县工业品包装公司生产的大发展、销量的大增长、市场的大扩张,实实在在的证明其质量的大攀升,品牌的大延伸,也正是源于这种攀升和延伸,企业摘取“甘肃省优秀包装产品”、“甘肃省优秀包装企业”一项项桂冠,真正赋予其包装产品“质量”、“诚信”的深刻内涵。换句话说:“要想收获多少,首先要看你能付出多少,不想付出的人是永远没有收获的。”
饮水思源用真情无私回报众桑梓
在采访中裴晓江说:“民营企业的职责就是为农民大众着想,离开了农业这块根据地,离开了市场的需求,民营企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静宁苹果“红富士”和静宁“早酥梨”,是静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曾获“甘肃省首届果品展览会金奖”。尤其是红富士更以色泽鲜艳,果型美观,含糖量适中,耐储存等诸多特点而走俏国内外市场。但一些人为了谋取暴利,以劣质果品冒充静宁优质果品,其主要手段是在冠名静宁优质苹果的包装箱里却装着外地劣质苹果。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保护静宁苹果品牌,静宁县工业品包装公司在向果农生产提供耐储运,精加工的高质量纸箱,网套和内套等包装产品的同时,并以印发宣传资料形式,义务的挑起了静宁果品的广告宣传任务,每年印发传单近10万份,受到了广大果农的一致好评,被消费者誉为静宁果品的“保护神”。
针对边远山区一些农民缺少致富信息和从事第三产业的问题,裴晓江以“关爱山区,关爱贫困农民”之情,把扶持他们走共同富裕之路作为企业的责任。先后招聘136名家庭困难的农民到公司上班,使这些创业无门的农民工每年获得近5万元的家庭收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在130名农民工中已有120多名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和技术人才。对考入大专院校的员工子女,公司一次性奖励1000多元。其次,公司把活跃山区文化、支持家乡教育列入公司发展的“份内”工作,每年为范堡村文化活动中心捐资(物)5万多元,十五年累计达二十多万元,裴晓江被乡亲们称为播撒阳光的人。
2006年公司被平凉市人民政府评为“关爱农民工先进单位”,同年被甘肃省中小企业局评为“全省诚信守法中小企业”,裴晓江被静宁县政府评为“十佳私营企业主”。
2010年静宁县光彩事业促进会和工商业联合会评为“情系舟曲,大爱无疆”。
十五年的奋斗历程和创业过程,使裴晓江深深体会到“远大的志向与脚踏实地的耕耘,是创业者取得成功的基石”。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追求,用不甘平庸的志气,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成就了今天的业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创业之路布满荆刺和坎坷,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勇于拼搏,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到达理想的彼岸,最终获得成功。裴晓江在2004年被甘肃省授予“甘肃省优秀包装企业家”称号,2006年当选为静宁县15届人大代表及人大常委委员,同年还被选为平凉市第二届政协委员,2010年荣获甘肃省首届“创业明星”荣誉称号。
从一无所有到今天的集团公司总经理,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勤勤恳恳,成就了今天的裴晓江,他的成功凭借的是多年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
拼搏改变命运,创业使人自立,从他的创业经历中我们认识到,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自己有信心,并且找准人生的定位,只要有信心有决心,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勤劳致富,我们就能够创造机会。
未来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可我们坚信成功属于勇敢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可要想实现它,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之拼搏,这就是一名人大代表的真实写照。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