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乡村学校:新人愿进来 “老兵”愿留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9时10分,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纷纷涌出教室,在塑胶跑道上嬉闹、玩耍。校内一张面孔格外引人注意——20出头的乡村教师骆水清。
这里是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水边小学,周围青山环绕,距离博罗县城25公里,处于博罗县长宁镇、湖镇镇、荣华镇三个镇中间,教学点共有师生140人,辐射周边多个自然村。
骆水清今年6月从东莞理工学院毕业后,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到这里。“我才刚来一周,感觉这里环境还不错。”
看着年轻老师和孩子们玩成一团,站在一旁的老教师聂泽生非常感慨,“年轻人就是有活力,孩子们喜欢得很!”51岁的聂泽生是这里的数学任课老师,是一位教龄超过30年的“老兵”。
新教师与老教师,他们在这里无言地传递着教学“接力棒”。
过去几年里,惠州市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基本对等、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保障,提升了乡村学校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的同时,为乡村学校注入了鲜活“血液”,让更多的教师愿意留下来。
乡村小学的撤并风波
2009年以前,水边小学教学用房陈旧紧缺、设施设备简陋,厕所是由鱼塘旁的几根柱子搭建而成,操场上杂草丛生,这令到很多老师都想“逃离”,甚至有不少家长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去其他学校就读,而不愿意来水边小学。
同样在这一年,长宁镇要创建国家教育强镇。无法满足教育发展需求的水边小学,被列入了撤并名单。与水边小学同样命运堪忧的还有长宁镇另外两个教学点。
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撤并后的校园规模有限,无法安置水边小学等三个教学点的几百名学生。若完全按照规定执行的结果,可能造成学生失学,教师失业。“如果撤并,学生不方便读书,家长要接送、陪读,教育成本明显上升。”长宁镇中心小学校长彭伟明说,以水边小学为例,到最近的教学点上学也要多走7公里左右。
经过协调传来消息,水边小学名义上被撤并,但实际教学工作不变。接下来的四年里,水边小学看起来一如往常,但全部师生都挂靠在邻近学校的名下。直到2013年,长宁镇进行国家教育强镇复评。与创建教育强镇时的遭遇不同,水边小学这一次不仅重新获得合法地位,成为长宁镇的6个教学点之一,而且乘着惠州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与其他5个教学点获得财政支持,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教学点硬件配置同步标准化
“长宁镇6个教学点以及其他两所完全小学的硬件配置,都不输长宁镇中心小学。”长宁镇中心小学校长彭伟明介绍说,水边小学经过改造,原有的教学楼得到翻修,厕所被重建,大门和院墙也修缮一新,包含美术室、舞蹈室、电脑室等11个功能教室的新楼更是让水边小学一下子“高大上”起来。
更让彭伟明感到欣慰的是,各教学点教师的精神面貌也因此有了非常大的改观。“过去,我们有些新来的老师一听说是被安排在教学点上课,都有哭鼻子的。如今,教学点面貌焕然一新,加上教学压力不高,这种种原因让不少乡村老师安下心来了。”
2014年以来,惠州市各级部门投入2800万元,完善全镇公办小学和教学点的硬件建设,其中在改造农村教学点办学设施方面投入1830万元,实现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镇、村同步标准化。
为把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惠州市各县(区)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政府主导,建立县直有关部门和各镇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促进了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的建立,使得惠州市标准化学校建设得以全面实施。目前该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建成标准化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功能场室以及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全部达标。
乡村教师收入与城区教师基本持平
“以前呢,买个东西,都要缩手缩脚的,现在我们的条件好太多了。”聂泽生忍不住说道,如今,扣除五险一金后,他每月能拿到七八千元。
刚入职,每月便能拿到近6000元的工资,骆水清也表示满意。
从2009年起,惠州市共投入3.2亿元提高教师待遇,乡村教师平均工资与城区教师、公务员基本持平。此外,惠州市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享受特殊岗位津贴。“这个生活补助是不断增长,越边远、越艰苦的山区和农村学校工作、服务年限越长的教师生活补助的档次越高,像水边小学这样边远的教学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有1050元/月。近两年,都没有教师想调回城。”水边小学校长刘振中说。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消除城乡教师待遇差距,惠州市实行“一盘棋”管理,均衡师资配置,制定“两持平一鼓励”政策,即县域内农村教师待遇与城市教师待遇持平,教师待遇与公务员待遇持平,设专项津贴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和边远地区任教。
据悉,2013年起,市财政给予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等3个山区县共2000万元的专项定额补助资金,群策群力落实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政策。2014年,惠州市边远地区教师岗位津贴人均不低于700元/月。2016年起,该津贴将连续3年提标,月人均标准每年提高100元,即2016年月人均800元、2017年月人均900元、2018年月人均1000元。
“县管校用”让教育资源流动更灵活
彭伟明介绍,按照省里的规定,农村学生与教师的配比为23:1,也就是说23个学生才配备一名教师,那么以水边小学为例,130名学生才配备不足6名教师,而实际上,仅仅6名教师是不够的。
早在4年前,惠州市试行农村学校教师“县管校用”制度,对解决教师短缺问题做出有益探索。根据制度,实行县域内优秀教师“一盘棋”流动管理,教师由“学校人”变成“学区人”“系统人”:规定中小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两届必须轮岗交流。从优质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担任校长、副校长。统筹安排办学水平较高的城镇学校10%-20%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严格落实教师参与评聘高级职称必须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实行“五小科”教师“镇管校用”“县管校用”的无校籍管理,安排镇内小学和片区初中信息技术、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五小科”教师根据需要“走教”,保障农村学校都能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根据市教育局统计数据,近年来,全市有722名中小学校长、副校长轮岗交流;7000余名优秀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支教任教;有128名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副校长,其中16人转任校长;有3959名教师参加“走教”,有效提高了办学较分散的农村学校和偏远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014年,惠州市还出台《惠州市提升农村教学点办学水平实施意见》,召开了全市提升农村教学点办学水平工作现场会。设立1650万元补助资金,启动实施了“振兴农村教学点计划”,从装备、师资和管理三个方面入手提升教学点办学水平:100%农村教学点教师到城镇优质学校培训学习,100%农村教学点和城镇优质学校结对帮扶。
教学达标后开展特色教育
基层教育的发展依旧道路漫长,但惠州正在探索出适合地方发展的道路。
自2010年9月,承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以来,惠州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基本对等、教学水平基本对等、学生成长指导水平基本对等,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保障。2014年,惠州市各县(区)全部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2015年8月,惠州市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对于教育事业来说,硬件条件的达标只是基础,只有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乡镇的基础教育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龙门县从2011年开始在全县所有中小学推广校园足球进课堂,每周安排两节足球训练课,并通过联赛交流,希望让足球成为培养兴趣、育人健体的载体。目前,全县所有中小学都组建了自己的足球队伍,学校之间的赛事交流活动逐渐活跃起来。2016年7月,教育部公示的2015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名单中,惠州龙门县榜上有名,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入选的县。
惠阳区良井镇宏基小学则将感恩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在校内开辟爱心小农场,学生们在此种下蔬菜,收成后开展义卖活动,所得善款成为他们到养老院等地献爱心的经费。
除了乡村学校,特殊儿童、外来务工子女、贫困家庭孩子在惠州教育现代化中,也是“一个都不能少”。目前惠州市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县(区)覆盖率达100%,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障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7%。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