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现代农牧业 从粗放到高精强的蝶变

现代农牧业 从粗放到高精强的蝶变

  • 2016-09-18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包头,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农牧业人口只有50万,仅占总人口的18%。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菜、薯、肉、乳四大主导产业,占第一产业比重达70%以上。

“包头农牧业要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围绕‘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大力调整种养殖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业,提高农牧业比较效益,不断调整优化区域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王中和来包头上任之初,调研包头市农牧业时指出,“包头不是农牧业大市,但要成为农牧业强市。”

由此,包头市锁定现代农牧业“高精强”发展目标。

——做高农牧产业科技水平,提高农牧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与应用,提高包头绿色农畜产品的附加值;

——做精农牧产业链品牌标准,促进精准投入、精益过程、精细生产、精细定位和精特产出;

——做强现代农牧业龙头企业,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和优势产业集群,强化龙头企业带链能力,提高包头品牌产品的品质一致性。

包头,全面开启了现代农牧业由粗放向“高、精、强”蝶变的新征程。

传统走向现代 老品牌焕发活力闯市场

沙尔沁的辣椒海岱的蒜,有着上百年种植大蒜传统的东河区海岱村,其大蒜因鲜、香、嫩、辣而享誉内蒙古地区,逐渐形成了地区品牌。

然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设施农业步伐的加快,大田蒜的经济价值远不如设施农业高,当地农民都转向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大棚蔬菜。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大蒜在海岱村销声匿迹。

两年前,海岱村委会主任尚全明决定带领村民复兴老品牌,让“海岱蒜”重现光彩。他召集村民依托原有的利丰种养殖农业合作社,在村里开始重新种植海岱蒜,并开发了蒜醋、独头蒜、黑蒜等多个品种,将传统种植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化、深加工的道路。第二年,合作社就实现赢利,今年扩大了种植面积,进一步拓宽了精深加工种类与领域,他准备带领村民做大做强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内涵的地域老品牌。

“海岱蒜”只是包头市农牧业品牌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一个缩影,一大批农牧业本土品牌涅槃重生般地重获市场。

融合协调发展 打造高精强现代农牧业

打造“高精强”现代农牧业,加快四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布局谋划发展,提出“三带六区、五个基地、一个屏障”战略思路,努力构筑“吃安全食、饮健康水、吸新鲜气、住砖瓦房、行便捷路、上优质学、看温馨病”的新农村,逐步实现我市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奋斗目标。

有了规划,重在抓落实、抓转型、抓突破。包头市制定了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组建了龙头企业协会,成立了园区领导小组,打造了一系列品牌。

致力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内蒙古华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始建于2012年,目前已与周边384个农户组建了莎南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3000农户实现增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已初步打造成集基地—物流配送—社区便民店为一体的农副产品产业链条,成为我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包头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带动企业向实力更强、现代化程度更高方向发展。成立仅4年的包头市南星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基地——物流配送——社区便民店——产品采摘——观光体验为一体的都市农产品产业链条,更是将人文景观与现代化生态技术及科普教育集为一体,成为自治区3A级景区,成为我市农业、科技、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

过去五年,包头市充分发挥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地区优势,大力促进农村牧区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少而精、小而强”的都市型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包头市生鲜乳、肉羊和马铃薯三个全产业链已经形成,包头市60%的农户进入产业链条,农牧民来自产业化的收入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50%以上,农牧业与城市发展实现了和谐统一。

包头市规模以上农牧业龙头企业达到149家。小尾羊集团公司成为内蒙古首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百万肉羊龙头企业,产值达到15亿元。建成高标准蔬菜基地20万亩,带动农户1.5万户,实现产值40亿元;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100万亩,带动农户2万户,实现产值15亿元;组建百万肉羊联合体和打造草原、有机羊肉高端品牌等,带动全市500万只肉羊养殖、加工、销售产业体系,带动农户5万户,实现产值50亿元;奶牛养殖规模稳定在17万头,带动农户7000户,实现产值30亿元;特色产业和休闲农业辐射带动农户3000户,实现产值20亿元。

产业的发展、园区的打造,带动了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多元化,形成了现代农牧业新格局。

转型升级 成就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包头农牧业彻底寻找到了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补齐一二三产发展的短板,有效地链接了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流通、市场、金融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包头市农牧业局局长陈华介绍,针对市内、市外两个市场的消费需求,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建立了六大由政府主导的绿色农畜产品销售市场,并设立了包头市农牧业局官网、农牧业综合服务大厅等宣传展销平台,不断拓展我市绿色、优质农畜产品销售渠道。连续举办三届的中国(国际)牛羊肉产业大会,在首届订单合同及交易额达到18亿元的基础上,订单合同及交易额节节攀升,今年举办的第三届实现现场销售8560万元,实现订单38.8亿元。

包头市现有农畜产品交易市场30个,形成以农产品交易市场为核心,以超市、农贸市场、直销店等为销售平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目前,市内开设各类绿色农畜产品展示直销门店237家。32家企业近200个产品实现网上销售。西部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物流园投入运营,实现了我市农畜产品与全国市场双向流通。

令人瞩目的是,过去五年,是包头市农牧业发展最快、农牧民增收最多的五年,创造了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黄金期”。农牧民收入大幅提高,2015年包头市农村牧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67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和蔬菜总产量分别由99万吨、82万吨提高到115万吨和110万吨,有效地保障了包头市280万人口的农畜产品供给。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马铃薯、玉米、蔬菜三种优势作物占全部农作物比重达到60%以上,名、优、特、新蔬菜比重达到15%,肉羊、奶牛改良率分别达到75%、100%。

此外,包头市着力发展现代、集约、休闲、会展型的现代农牧业,让包头拥有了“全国羊肉美食之都”,“全国马铃薯种薯之乡”两大美称。

包头现代农牧业正以全新的发展速度,为包头市“6521”战略定位提供重要支撑。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