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是商务“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流通标准化建设是转变流通业发展方式,实现流通业科学发展的技术基础,是规范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推动我国流通业规范化、集约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有效保障。为进一步提升流通管理与服务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化建设在优化流通结构和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引导、支撑作用,促进流通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必须要在流通标准化建设工作上下足力气。
健全流通标准体系
近些年来,我国流通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规划》中明确指出,在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健全流通标准体系,加强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商务诚信、农产品流通、居民生活服务等重点领域标准建设,增强标准适用性,提高标准质量,加快构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的内贸流通标准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发展流通标准体系建设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促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从供应链管理、现代流通业态、流通方式等角度提升流通效率和产业现代化水平;强调从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方式、提高保障能力、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推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促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要靠深化改革,即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地区封锁和垄断,尤其是打破限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领域等等。这也是整个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关键措施。”
对于流通产业发展对消费所带来的影响,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对于扩大消费来说,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其效果,而流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流通的成本、效率直接关系到消费的价格。健全流通标准体系,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网点、更安全的场所,更能保障消费安全和消费便利,这些都对促进消费有直接的好处。
有专家同时表示,流通标准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有三点,其一,流通标准化是提高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标准是对行业优秀管理经验、先进技术、科学方法的总结、凝炼和提升。通过标准宣传推广,引导广大企业实际应用,有利于促进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其二,流通标准化是提高行业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标准将抽象的服务要素、服务程序、服务效果具体化、指标化,将无形的服务要求定量化,不仅有利于推动企业对照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水平,而且有利于行业管理部门依据标准对企业进行考核、监督,促进行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其三,流通标准化是提高流通企业技术水平的必然选择。通过标准集成国内外最新流通技术、专利和创新成果,反映流通科技最新发展趋势,有利于引导广大流通企业密切跟踪先进流通技术发展方向,及时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强化流通标准实施应用与管理
《规划》中提出,强化流通标准实施应用,积极开展流通标准化示范,建立政府引导、社会中介组织推动、骨干企业示范应用的内贸流通标准实施应用机制。加强流通标准管理,简化和缩短行业标准制修订程序与周期,推动社会中介组织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建立重点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价制度。
流通的产业升级离不开标准的实施,只有把流通标准真正实施到位,侧能将流通升级战略真正铺开。商务部综合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和神经,是影响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业现代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当前,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正在对流通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传统流通业态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新型业态蓬勃发展,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物流体系重新整合,流通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必须顺应流通业变革新趋势,大力推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创新流通方式和业态,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做强现代流通产业,更好地发挥现代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的功能,更好地发挥现代流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先导性引领作用。
相关专家表示,在强化流通标准实施的同时,要加强流通标准化工作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荐标准化工作人员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构的活动。积极借鉴、引进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适用标准,提高国际标准采标率。而且要积极培育高素质的流通标准化队伍。加强流通标准专业知识培训,逐步培育一支以各专业技术委员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为主的标准研究与制修订队伍。与此同时,市场引导、企业参与的标准化实施和监督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采标和达标活动,发挥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在标准化实施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标准化推广和服务体系。
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标准化建设迫在眉睫
流通方面,《规划》还提高了一个重点,那就是大力推进商贸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和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标准化。提高标准托盘普及率,加快建立社会化的托盘共用体系。
近些年来,商务部陆续支持部分地方开展了肉类、蔬菜、中药材、酒类等产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探索运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以技术创新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模式创新,以发展方式转变促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模式转变。而在未来,追溯体系的建成,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提振消费信心、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到2020年,追溯体系建设的规划标准体系得到完善,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国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实现有关部门、地区和企业追溯信息互通共享;重要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追溯意识显著增强,采用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的企业比例大幅提高;社会公众对追溯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步提升,追溯体系建设市场环境明显改善。
国都证券农产品分析师赵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中,必须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力,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生产经营企业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鼓励建立信息化的追溯体系。同时,挥政府督促引导作用。有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监督检查,开展形式多样的示范创建活动,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赵博表示,在管理方面,一是要统筹好当地追溯体系建设。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或规划,确定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产品名录,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二是保证肉菜中药材追溯体系有效运行。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开展肉类、蔬菜、中药材等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地区,要大力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加快建立保障追溯体系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三是重点地区要先行先试。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创建活动区域要先行先试,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条件的地方可针对部分安全风险隐患大、社会反映强烈的产品,依法强制推行信息化追溯体系。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