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养生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除此之外,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建议大家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习俗
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红叶,学名黄梢。是观赏树木,主要看叶。为历代文人青睐。早见于司马相如《上林赋》,全国各地都有。事实上,人们在观赏红叶的时候,不仅仅是黄护,还有乌柏、丹枫、火炬、红叶李等树种。漫步在通幽曲径上望山坡,便会看到一簇簇、一片片红叶。色彩斑斓的美景。
满山遍野的红叶是秋天最为壮丽的自然景观。唐代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料,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的妙处在干不仅写出了一片火红的枫林,还写出了“霜”。红叶是‘霜”打成的,这是完全符合道理的。这里写的是东北地区的红叶,北方下霜比南方早,一般寒露的时候就开始了,所以诗中写的是“霜叶红干二月花”。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在万物凋零时节,菊花却正值盛开,争奇斗艳,自成秋日里的一道亮丽景观。晋代诗人渊明尤爱菊花。至唐宋时,重阳赏菊成为风俗。宋代,菊之名种培植繁多,盛况逾越前代,成为当时城市居民的一大活动。明、清继之,有堆菊花山等项目,实际即是菊花品种展览,其名目多至千种。北京、苏州等地皆达到相当大的规模。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芝麻分为白芝麻和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通常称为“二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余的。谚语说:“嚼把黑芝麻,活到百岁无白发。”意思是说黑色芝麻养黑发。
农事
寒露是秋收、秋种、秋管的重要时期,正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寒露的到来意味着许多农事需加紧进行,否则会影响到来年的丰收情况。
按照北方地区寒露农事习俗老百姓正忙于播种小麦、采摘棉花、刨红薯等农活的收尾工作。根据“寒露种小麦,种一碗,收一斗”,“晚种一天,少收一石”的农事经验,寒露种麦往往会全家人齐上阵。若家中劳力不够,则与四邻八舍几家搭伙,用几套耧具一起加紧小麦播种,播种完你家,播种他家,以加快小麦播种进度。有的人家觉着白天干活时间短,熬着夜把自家几亩地播上种,为小麦争取足够的生长期,保证来年有个好收成。
种上小麦后,还要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若寒露气温偏低,光照不足或地里营养欠缺影响小麦分蘖,需在小麦三叶期前适当追肥浇水,促进小麦分蘖,保证冬小麦有足够的根系在冬日存活;若麦田湿度过大亦不可行,需适当松土以控制小麦生长,防止小麦因生长过快不能安然过冬,影响开春生长。同时人们也做好小麦播种的扫尾工作,如查苗补苗、消灭黄弱苗等。
棉花怕霜冻。北方产棉地区寒露时节进入最后的棉花采摘时期。寒露农事习俗说“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只要天不下雨,棉农们就下地赶在霜前抓紧采摘棉花,以防棉花遭霜打质量降低,棉花减产。有的人家“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种麦、摘棉两不耽误。此外,红薯对霜冻也十分敏感,易因受冻出现薯块“硬心”现象,导致红薯减产,所以人们也多在寒露期间收获完毕。
寒露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再回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另外此时的华南地区将会出现一种灾害性天气——绵雨,其特点为: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
因此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
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将会造成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等问题,应注意预防。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