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让农业现代化更上一层楼

让农业现代化更上一层楼

  • 2016-10-12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让农业现代化更上一层楼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了明确部署。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亟需解决?

国务院通过《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

在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促进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并对完善农村经营制度、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施绿色兴农重大工程、加大支农惠农富农力度,以及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这六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规划》出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实际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农业物质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虽然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农民生产组织化、规模化和城镇化发展方面差距比较大。”李国祥说。

举例来说,日本的人口密度是我国的两倍多,但是按农村人均耕地来说日本是1.5,中国却是0.8,为什么?因为日本拿出国土面积的4%多一点把大量的农民转移到了城市,让农村的土地更多。中国相反,用了0.4%的国土面积安排了50%的人,另外的土地大概4%的农村宅基地安排了50%人,这是我国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问题而造成的。

此外,我国农业产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一二三产融合不深;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现代设施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农业经营规模偏小、主体素质偏低,千家万户的小农户生产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竞争要求,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亟待提高。同时日益恶化的资源环境也使农业生产严重受挫,食品安全源头受阻。

据了解,农业部将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作为“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加快建成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呈双向流动趋势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与其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规划》指出,要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因地因城施策,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是17.9%。但2105年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提高到了56.1%,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然而与发现国家相比,中等发达水平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率不约而同现在是85%,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95%左右,美国是97%,因此我国还需要加大力度提高城镇化率。

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新增外出打工的农民数量在减少,城市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继续容纳大规模的劳动力。新型城镇化概念应运而生。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发展方式的扬弃,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不能以“人口城镇化”替代“城镇化”,更不能因此作为理由,降低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应加快城乡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使公共资源投入更多地向农村倾斜,这是资金问题,“也是思想认识的问题”。

如今的形势是,一方面国家鼓励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另一方面,也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近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设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允许进城落户人员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目标任务是,到2018年,基本建立人地挂钩机制,形成部门联动、上下衔接、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设用地供应制度;到2020年,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地挂钩机制政策体系,区域和城乡用地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为如期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提供用地保障。

在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看来,新型城镇化的趋势是双向流动的,通过出台完善一系列配套政策,最终由市场来调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让农业现代化更上一层楼

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都是走的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现在制约农业的最根本问题是劳动生产率不高,规模达不到要求。像欧美,特别是美国一个农民有400多公顷土地,而中国每个家庭平均不超过7~8亩(约0.5公顷)的土地,土地少而散,难以达到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这也是制约农业现代发展的重要原因。

为此,《规划》要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之一,在全国遍地开花,李国祥看好这种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把农民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产生更大的效益,这是个发展方向”。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却遇到不少难题,李国祥最担忧的是合作社组织制度的不完善。

他直言:“目前大部分合作社是假的,90%左右在搞形式。如果合作社搞圈地运动,搞大棚,然后向国家套补贴资金,要政策,这种做法是与现代农业方向背道而驰的。”他建议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一些示范社,树立起为“三农”服务的品牌,让农民真正放心。

而在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奇看来,家庭是无与伦比的最佳利益共同体,只有家庭才能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在发达国家,美国家庭农场占86%,法国占88%,欧盟15国平均占88%。在中国,2亿多农户进行家庭经营,用占世界1/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1/5的粮食总产量,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这是最有力的证明。

不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家庭农场模式,土地流转是核心,也是最大的困难。据悉,农业部正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截至2016年3月底,全国已有2434个县、2.6万个乡镇、43.8万个村开展了这项工作。2016年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在之前的12个省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再选择10个省份整省推进。

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文峰建议,政府必须尽快大幅提高农民退休金发放的水平,让农民能够通过退休金实现老有所养;从而便利农村土地的流转,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耕作规模,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