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苏州北渔社区创建现代新渔村

苏州北渔社区创建现代新渔村

  • 2016-10-19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苏州北渔社区创建现代新渔村

半个世纪前,这里还是长满芦苇的鹅真荡荒滩。随着漂泊的渔民在这里上岸定居,一切白手起家,经过近五十年的艰苦奋斗,昔日的荒芜荡滩已变成今天的富庶绿洲。如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北渔社区是国内外著名的纺织机件生产加工基地,更是老百姓称赞的和谐康居社区。

漂泊渔民陆上定居白手起家

北桥西枕鹅真荡,南临漕湖,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鱼米之乡。解放前,这里丰富的水资源吸引了各地的渔民来此落脚谋生,北渔前身便是漂泊江湖、以船为家的渔民。那时候,渔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靠捕鱼捉虾养家糊口。大多数渔船漏水、蓬漏风、网漏鱼,“早吃鲜鲜米,夜烧活树柴,大风搁沙滩,落雨钻桥洞”是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生存环境的恶劣、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使得渔民们一直渴望有个安定的家。

1968年3月,祖祖辈辈漂泊在江湖上的渔民开始陆上定居。北渔渔民将家选址在鹅真荡东,面积17.4亩长满芦苇的荒滩上。从此,绝大部分渔民住进了渔改定居房,第一次拥有自己真正的“家”,结束了他们以船为家的漂泊生活。陆上定居后,渔民们一边继续从事渔业生产,一边向当地老农民学习农业生产技术,耕种农田。教育条件和医疗条件不断提升改善,船上带来的不良风气也逐渐消失,渔民们开始了生活的新篇章。

为了摆脱贫困,当时的大队党支部带领渔民兴办工业。办厂初期,党支部书记以身作则,肩背挎包和水壶,步行十几里路,从渭塘乘车到苏州,再乘火车闯上海滩。北渔人正是靠着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办起了一家又一家队办企业。1982年,北渔人从上海材料研究所请来了4位高级工程师,办起了吴县化纤刀具厂。当时的国内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化纤刀都是从美国进口,售价高达300美元,而北渔制造的化纤刀价格为120元人民币,一举打破了售价高昂的美国化纤刀的垄断地位。刀具厂生产的各种化纤切断刀,成为国产第一批化纤刀具,获得上海材料研究所“填补国内空白奖”。从此,“北桥第一刀”享誉全国,占领了95%的国内市场,并走向世界。

据了解,北渔现有32家企业,年产值达到5.2个亿。从白手起家到眼前的沧海巨变,都是北渔人一步步靠着奋斗拼搏取得的。昔日荒凉的鹅真荡滩野草丛生,如今展现在眼前的是绿树成荫,楼房成群的现代新渔村。

苏州北渔社区创建现代新渔村

两年连获“三星级康居乡村”

2006年撤村建居,北渔社区成立,完成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涵盖了党员服务站、标准化康复站、健身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市民学校,社区还先后修建职工文化广场、篮球场、警务室、“五位一体”综治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多功能服务站。

北渔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张桂林向记者介绍,社区里共有4个小区,2014年北渔社区开始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对辖区内的二区和三区这两个居民小区进行提升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对居民住宅进行了改建,住宅墙面屋顶粉刷一新,小区里的道路铺上了柏油,夜晚的路灯照亮着每一个北渔人回家的道路。通过分步开展拆违整旧、立面出新、增绿补绿等工作,如今的小区整齐又美观,走在小区里,郁郁葱葱的绿化让人心旷神怡。

村庄里的河道也进行了整治提升工程,建成了500多米的生态驳岸,栽种的荷花每到盛开之际总是荷香扑鼻。在二区和三区中间河道中有个用木材搭建的“亲水平台”,集美观实用于一体。社区里的主河道连接鹅真荡和漕湖,北渔社区建起“滨水散步道”,为老百姓提供一个休闲健身场所,每晚有近百人在这里散步健身,好一幅全民健身图。为进一步提升环境品质,北渔社区建设了景观墙、百米文化长廊等亮点工程,当前正在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记者了解到,社区正在筹划着明年进一步投资100多万元建造1300米左右的滨水散步道,将带给老百姓一个休闲散步的新去处。

2015年,北渔社区对余下的一区和今日渔港小区进行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工作,完成了道路硬化、环境绿化、接通污水管道等提升工程,2016年又投资几十万元为海达路和南张路两旁补种绿化,海达工业区里的主马路也已铺上柏油,平整又宽敞。北渔社区的“三星级康居乡村”工作已创建完成,210户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惬意。张桂林还告诉记者,社区里特地安排三名河道保洁员管理河道环境,时刻保持河道清洁,小区保洁工作则外包给清洁公司。

这几年,社区以成果共享为理念,推进了一系列惠民实事工程:修建停车场2900平方米,新增车位80个,切实解决停车难问题;建成渔民过渡房,缓解住房紧缺矛盾;实施危桥翻建,方便居民出行。如今的社区绿树成荫,绿化覆盖率达35%,居民茶余饭后也有了休闲好去处;渔民庭院式楼房、别墅整齐统一,社区环境整洁有序;自来水、液化气、宽带网、数字电视装进各家各户。北渔社区连续两年荣获“三星级康居乡村”、“苏州市美丽村庄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先后获得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苏州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苏州北渔社区创建现代新渔村

“渔文化馆”铭记北渔历史

北渔社区党总支书记周仁根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渔民们“家家有汽车开,人人有房子住”,就业率达到了100%,社区股份合作社自2015年7月份起开始推进股权固化工作,完成股权固化721人、667.5股。社区设有维修基金、福利基金等,每逢过年,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拿到鱼、火腿、大米等各种慰问品。

北渔社区家风民风淳朴,涌现出不少好人好事。六十多岁的杨明男十年如一日照顾自己八十多岁的双亲,事无巨细,为他们洗衣服、揽做家务活,把父母的日常起居料理得服服贴贴。“百善孝为先”,老人的身体不太好,杨明男带着老人多处求医,还购置了一辆三轮车,让老人出门的时候能够坐得舒服些。年轻退伍军人丁轶军见义勇为,及时发现并扑灭了邻居家的电瓶车起火;苏州东吴脚轮有限公司职工沈五连拾金不昧,捡到钱包立马交至警务室;老板们共同出资85万元捐建了一座桥,方便村民出行。一桩桩朴实动人的事迹,是北渔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让家乡变得文明和谐更美好。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一件新鲜事,农村里消失了几十年的广播喇叭在北渔被重新拾起,北渔社区正在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广播村”。社区各主要场所共装有28个广播喇叭,目前已投入使用。广播节目由社区自行编排,以宣传正能量为主,上下班时间段也会播放些轻音乐,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赢得居民称赞。

同时兼任北桥街道三道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周仁根告诉记者,他们请来金螳螂为社区作精准设计规划,结合北渔特色的渔业文化,融合了古桥、古船等有着北渔鲜明特色的元素,“一村一景”,让北渔移步是景,处处是画。同时,北渔正着手打造“渔文化馆”,展现水乡的渔业文化特色,铭记北渔人迎难而上的拼搏发展精神。“渔文化馆”凝聚着北渔精神和历史,饱含着老百姓最深的乡土情感,将成为北渔的历史见证和德育教育基地。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