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近期,猪价年同比价格降幅呈加速趋势,对期望行情重回今年春夏高点的养猪户而言,这不是个好消息。上周,有全国农副产品行情晴雨表之称的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白条猪的平均批发价是每公斤18.26元,虽然比10月中旬的18.00元小幅上涨了1.44%,但比9月同期的20.56元大幅下降了11.19%,比2015年10月同期的20.8元更大幅下降12.21%,月环比、年同比均大幅下跌。
赫赫有名的“猪周期”一般遵循这种轨迹: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这个周期仿佛魔咒一般难以摆脱,而且通常2~3年循环一次。生猪价格波动风险已经成为养殖业不可承受之重。
如今,仅仅维持了三个月的上涨态势,猪肉价格开始环比下跌,9月下旬加速下跌,芝华数据生猪分析师姚桂玲看来,猪价下跌,主要还是供应端充足所致。目前,生猪收购量偏少,同时出栏均重偏大较重。
进入9月,各地生猪养殖户出栏积极性不断增加,生猪供应量由正常偏多转为偏多较重。数据显示,这段时间生猪供应偏多较严重情况和今年春节前指标数据值相近,区别在于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和节后,屠宰场猪肉销售量和生猪收购量指标持续下降,而今年春节前销量和收购量指标是不断回升的,同时生猪出栏均重较今年春节前还要大。存栏方面也可以印证,数据显示,8~9月150斤以上肥猪存栏占比和存栏数据都是增加的,9~10月生猪供应比较宽松。
生意社分析师李文旭也表示,国庆期间国内肉类市场需求有限,国内生猪市场出栏稳定供应充足,地区间生猪差价致使生猪外运增加,也对相对高价地区生猪市场价格形成压制,屠宰场整体收购顺畅并且持续下调收购价格,诸多利空打压下,国内肉类市场价格持续偏弱运行。
据卓创资讯监测显示,今年生猪收购偏少,下游屠宰开工率也下降了50%,市场需求疲弱信号明显,且需求量不会在短期内走高。但未来猪肉价格仍需靠需求拉动。12月中旬以后就是需求的旺季了,元旦过后是春节,两个消费旺季相互衔接,南方要做腊肉,北方要杀年猪,旺季消费会持续两个月之长。面对即将到来的旺季,姬欣光认为猪肉价格将会上涨,只是涨幅可能会略小于预期。
我们看到,猪肉作为大众的主要肉食,价格总是起起落落,归根朔源还应当在破解“猪周期”上下功夫。业内人士表示,根子还在促进产业升级。在扩大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养殖的同时,今后国家应采取措施促进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要扶持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用品牌引领畜牧业发展。同时,“猪周期”不会因为规模化养殖而消失,变化的只是波动的幅度和波峰、波谷的相对位置,面对当前的猪价上涨,广大养殖户应继续保持理性。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