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民生 > 垃圾分类处理做不好 别老拿公民素质说事

垃圾分类处理做不好 别老拿公民素质说事

  • 2016-11-08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2000年,国家建设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八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试点城市可以在法规、政策、技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总结,并为在全国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创造条件。然而多数城市经过近八年的多方努力,垃圾分类依然举步维艰。 

在我国,对垃圾分类的主流方法是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这三类进行分类,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垃圾投放最为常见的只是后两种,而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是综合利用、填埋、焚烧、堆肥等。 我国垃圾分类处理试点16年至今仍然面临着脏乱差的环卫现状,这并非是一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谈到当下的环境卫生问题,人们总习惯性的用国民素质来解释,这确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据了解,目前我国有过2千万环卫人员,然而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清扫人们随意丢弃的垃圾。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群众意识下普及垃圾分类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民众没有环卫意识,对垃圾分类完全靠直觉以及生活常识却执行。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日本。日本的垃圾分类可以说是已经做到了极尽的地步。他们对垃圾分类立法,如果有人不严格执行垃圾分类不仅会面临罚款还会受到社会谴责。他们把垃圾分类纳入家庭教育,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除此之外在硬件设施上因为细致的分类他们有近8种回收桶,针对每种回收物都有对应的垃圾分类袋。 

相比之下,而我国16年过去了仍在试点阶段,居民最垃圾如何分类仍是一头雾水,这就不能简单归结于是公民素质的问题了。我们的分类处理之所以推进如此之慢,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分类知识的缺场,无论是有关部门还是居民都没有主动意识学习分类知识,分类知识不普及,设点也是形同虚设。上游的分类做不好,下游的处理无疑是一团糟。除了分类知识的欠缺还有硬件设备的不合格,目前最为常见的垃圾桶只设置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个分类,而这与我国现行要求的分类准则并不匹配。 除了硬件与知识意识的上游问题,分类处理方法也是阻滞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问题。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生活垃圾还是采用混合收集的方法。而日本几乎做到了垃圾百分之百回收,依赖的不是先进的技术和发达的科技,是全民对环境的敬畏和高度的民众自觉性。 

而我国用了16年的时间总结出了存在问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有力的政策扶持和配套的执行措施;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等。因此要想做好垃圾分类处理需要的是各部门的联合协作,需要深入人心的宣传,需要强劲的鼓励与适当的惩罚。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