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农商互联 发展进行时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近日,由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长城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农商互联·果蔬供应链峰会暨中国农产品经销商大会(北京站)”在北京召开。活动旨在优化果蔬供应链,推动区域优质果蔬产品和市场及经销商的线上线下有效对接。
农商互联诚信为先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销、农超对接、微商、电商等供应链创新渠道越来越多,诚信问题却也日益严峻。
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副主席,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失信的商业环境下,亟须建设诚信渠道,完善追溯体系,协会将与市场一起,与商务部、食药总局、工商总局等政府有关部门协力,通过制定CAWA(农贸联)标准体系,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创新诚信经商微环境,来实现诚信渠道的建设。
近期,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完善机制创新监管,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近年来,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了肉类、蔬菜、以及其他部分食用农产品的追溯体系。
目前,已基本实现相关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目标,通过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提高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2010年开始,商务部以‘一荤一素’为突破口,率先推进肉类、蔬菜追溯体系建设。我们组织少数有条件的城市,以城市追溯平台为核心,以机械化屠宰厂、大型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大中型连锁超市及部分团体消费单位追溯子系统为支撑,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沈丹阳说,此后,试点城市范围逐步扩大,追溯品种有所增加。
据了解,目前商务部已分五批支持58个城市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分两批支持4省的8家酒厂建设酒类流通追溯体系。共有1.5万家企业建成追溯体系,覆盖经营商户30余万户,初步形成辐射全国、连接城乡的追溯网络。
在已建成运行的试点城市,消费者可以通过购物小票上的追溯码,查询到肉菜等相关商品的流通过程及相关环节的责任主体,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流通现代化水平,提高了消费透明度,也增强了消费信心。
面对农产品供应链该如何建设这一问题,马增俊认为,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和冲击,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供应链的核心,需要改变的有很多。“要发展就必须前伸后延,与经销商合作,与零售环节对接。”他说,农商互联,就要利用好互联网的手段,线上线下结合,加强产销对接,拓展国际贸易,创新供应链发展模式,形成市场强劲的发展动力。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如今,借助互联网转型升级,已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必经之路。
在重庆江边的一家市场——菜园坝水果市场,如今也抓住机遇,成为了电商中的一员。重庆香满圆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廷松说,香满圆—菜园坝水果市场网购平台构建了O2O+B2C,平台+商品+服务的商业模式,是重庆首家、规模最大的本土农产品O2O生鲜电商,平台产品共11大类2.5万余种,平台入驻商家2000余家。“公司从实体商业转型升级,抓住了线上线下的核心优势,线下依托实体市场支撑,物流体系支撑和专业人才支撑,发挥产品和物流配送的优势,线上通过供应商后台管理及数据分析系统,将庞大线上客户群体的销售数据导向促进线下市场发展。”杨廷松说,通过传统、网络、活动三位一体的营销渠道,开放式的三级市场开拓网络,丰富的平台促销引流活动,主题推广活动,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借助互联网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市场、助推商家发展,为消费者服务,实现企业盈利。
据了解,香满圆在2014年销售额实现了1.08亿元,2015年销售额突破了1.53亿元。杨廷松透露,接下来,将规划建设香满圆电商物流中心、香满圆西部农产品电商产业园、香满圆社区品牌连锁店、一年四季进口农产品服务平台等。
和香满圆一样,作为北京西部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锦绣大地也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锦绣大地电商董事长张颖表示,锦绣大地正在借助互联网转型升级,通过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管理和运营团队,以电商平台为核心,将线下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打造成融体验中心、展示中心、食品安全中心和互联网金融中心为一体的智慧农批,并通过创建智慧仓储和智慧物流完成配送服务,实现了资金流、交易流和物流相分离。
这既符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符合行业向互联网转型升级的趋势,还能让农副产品流通更安全更高效,为首都人民提供更好的农副产品供应服务。
据了解,在锦绣大地智慧示范仓库现场,货品从传送带入库时,随即被打码定位,入库、上架、拣货、出库均用RF终端设备完成。这一举打通了传统仓库精细化管理的瓶颈,实现了货主、储位、产品、有效期、包装等的绑定,不但能有效定位货物,还能实现有效期、安全溯源的管理,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国内农批市场的创新之举。“农产品批发市场做电商一定要清楚做电商的目的。”马增俊特别强调,摆在市场面前的有两个方向:一条金融路、一条实业路,建议市场还是应该走实业之路,可以把互联网作为业态补充、宣传工具和销售渠道,提升信息化管理。
冷链技术任重道远
标准化和冷链技术支撑是农产品供应链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国家蔬菜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刘升表示,目前,我国蔬菜人均占有量约500公斤,日本则是110公斤~120公斤,年蔬菜人均占有量是日本的4倍多,造成了大量的无效供给,资源浪费。
我国果蔬年产量达85300万吨,但农户盲目种植,结构不合理,造成了高档果蔬有效供给不足,与此同时,我国果蔬年损耗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不仅如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流通率低,腐损率高。冷链技术和装备落后,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缺失、监管缺位。发达国家的流通腐损率仅5%,我国则高达25%。
刘升说,当前应该重视“最初一公里”,加快标准化建设,完善冷链技术装备,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果蔬的新鲜、营养、优质、口感,实现有效供给与消费。
他也客观指出,中国各地目前有很多优质农产品资源尚待开发,关于冷链建设的科普很重要,追求一种工匠精神也是农产品供应链行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江波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冷链在国际上叫做温控体系,是一个体系,不是物流,物流只是冷链的一个部分。冷链要分点和链,点是库,链是车。
在江波看来,冷链企业是弱势群体,一个标准冷链成本高企,不利于应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建立行业体系,监管体系,树立行业标准、标杆企业,做到“温控无断链”,我们的产业体系就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