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精准脱贫让穷乡僻壤旧貌换新颜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甘肃康乐的深秋,一片丰收的景象,山涧的溪流哗啦啦的流淌,金黄色的树叶随风飘曳,枝叶婆娑的山林,层层叠叠的田地、碧空如洗的天空,与田间辛勤劳作的村民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其乐融融的秋景图。
沿着笔直的硬化村路,记者一行走进甘肃省康乐县的田间地头和村民院落,实地采访了该县精准脱贫工作的实际情况。
据了解,近期康乐县按照甘肃省临夏州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建档立卡、双联行动、低保五保、农村危房改造、安全生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脱贫测算为主要内容的“大走访、回头看”工作。在此次“回头看”活动中,康乐县委、县政府对照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紧盯贫困识别和脱贫退出指标,对已脱贫的乡镇村落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无遗漏的核实核查“回头看”。
记者一行随着该县外宣办、扶贫办及乡、村等工作人员从康乐县北部的八松、苏集等乡镇开始,深入到纳沟村、南山村及高楼子等村,最后进入位于该县东南部的五户村。经过扶贫办、乡、村等一线工作人员的介绍和与当地村民的深入交流,记者感觉到作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康乐县,要搞好脱贫攻坚的工作,的确是一场全县各族人民和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小康战”。记者也深切地感觉到贫穷落后的康乐县,近年来通过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纳沟村:杨桂兰家的小日子真的慢慢好了
黄橙橙的玉米粒铺满了杨桂兰的农家小院,警惕的小狗对于陌生人到来不停的吠叫,67岁的杨桂兰老人是甘肃省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的村民。“我们家从去年开始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将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用来养牛和种植药材,而且政府还给我们补助了5800元的牛棚修建费用,家里两个孙子在外地打工,只有一个小孙子在上学,经济压力小了,现在家里的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了……”老人笑呵呵的对记者介绍着近年来家里的变化。“八松乡纳沟村是2015年康乐县30个重点脱贫村之一,曾经的纳沟村是康乐县最贫困的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如今在实施精准扶贫以后,去年收入达到了5000元。我们村有251户,其中97户就是贫困户,现在已经脱贫54户,曾经这里大多数人都住的土坯房,走的是凹凸不平的山路,如今好了,我们不仅将硬化道路修建到了各家各户,实现了户户通,而且新修了幼儿园、文化广场、村委会,并且通过危房改造项目让村子里房屋翻然一新,家家户户住上了砖瓦房,脱去了破烂落后的旧面貌,换上了美丽新农村的新衣……”纳沟村的驻村干部王吉平告诉记者。
据了解,康乐县按照中央《关于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意见》及甘肃省脱贫攻坚“七个一批”脱贫路径要求,对到村到户到人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核实核查,重点对近两年以来当地脱贫对象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基本医疗保障和义务教育等措施的落实情况,由县级包乡领导带队、乡镇组织实施、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参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入户调查摸底工作,并建立了工作台帐(贫困户摸底调查表)。
康乐县在开展“回头看”活动中,切实做到核查清楚乡镇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生活状态、家庭成员情况、住房情况、年收入情况以及致贫原因等方方面面,确保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分类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让欲脱贫的家庭早日迈入脱贫行列,让已脱贫的群众真正的摆脱贫穷,过上小康生活。
南山村:曾经的老社长乐出了朴实的笑声
“康乐县的八松乡南山村处于大山深处,远离县城,早年因为山路难行、交通不便,每到秋冬时节,山路泥泞难走,车行走时必须将铁链子固定在车轮上才能上山,因而这里的百姓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群众只能靠种植粮食维持生活,贫穷落后是当地的代名词。现如今,南山村被纳入康乐县2016年24个精准扶贫重点村之一,经过县委县政府的扶贫以及在县交通局的帮扶下,现在南山村的基础设施修建已基本完成。”康乐县扶贫办副主任马冰凌向记者说道。
平坦的硬化道路,美丽如画的秋景,田地里冒出头的冬麦,绿油油的一片,为深秋点燃了生命的气息。宽阔的村文化广场、五彩斑斓的幼儿园,整洁干净的村委会一一陈列在山头。“我们村一共有261户,贫困户81户,今年以来,我们村紧紧围绕建设康乐县山区精准扶贫样板村的目标和81户脱贫任务,细化任务,强化措施,深入扶贫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将每一项政策、帮扶项目落到实处,切实做好村子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南山村委主任说道。
走进南山村五社的精准扶贫户金福祥老人的家里,记者见到了一位一只眼残疾却精神饱满的老人,当记者问起他近十年生活的变化时,在过去当过老社长的金福祥老人笑着说道:“现在的生活是好了,房子是新修的,党的政策好啊,我们家今年通过精准扶贫贷款、危房改造、庭院硬化等扶贫项目补助,家里收入增加了不少,我两个孙子都上学了,而且我们村的道路全部修建成水泥路,学校都是新建的,方便娃娃们上学,要是在以前,这些都不敢想啊……”
南山村显著的变化随处可见,正在修房子的李明旭家里也利用扶贫政策搞起了养殖,改变了种地单一的收入模式。作为康乐县最贫穷的山村之一的南山村,现在正逐渐脱去贫穷落后的外衣,走向富裕的生活。
康乐县在脱贫攻坚中,以基础设施、到户项目、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富民产业为扶贫思路,围绕因村施策到因户施策精准推动,精准发力。逐步实现了由“大水漫灌”式扶贫向“精准滴灌”式扶贫的转变,并在脱贫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楼子村:因病致贫户有了幸福生活的动力
高楼子村是康乐县苏集镇的一个扶贫村,也是2016年康乐县24个精准扶贫重点村之一,该村是康乐县去年的非贫困村返贫的村子。今年该村对办公活动场所、村社道路硬化、桥梁修建、河堤治理等项目进行改造,积极建设基础设施,尽早脱贫。
在高楼子村,记者采访了贫困户徐英。走进徐英家大门,看见一对农村夫妇正在在修建房屋,鸭子、小狗、鸡仔在院子里悠闲的“散步”,徐英对记者说:“孩子生病后,家里的经济来源少,因此欠了很多债,现在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我们养了牛,种了10亩地,盖起了房子,生活也在一点一点变好……”提起孩子,徐英的妻子哭了,脸上流下了思念儿子的泪水。“徐英家贫困原因是因病致贫,他的儿子因为得了肝硬化,在高二离开了人世,因为给孩子看病,家里负债累累。村委会在实地了解了徐英家里的情况后,将其纳入了扶贫户,通过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危房改造11500以及庭院美化等扶贫项目助力其脱贫致富。”高楼子村书记何永强告诉记者。
扶贫工作要取得真效果,始终将为民情怀放在首位。在“回头看”活动开展以来,康乐县扶贫干部时时核查贫困乡镇的情况,开展了以识别、回退、剔除条件和“两不愁、三保障”为内容的脱贫大走访。将不符合条件或已脱贫的家庭剔除贫困户行列,对于新贫困户、贫困村重新审查,符合条件的重新归入扶贫户中,不断改进扶贫方法,不断的发现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做好脱贫回头看工作。“我们不怕出现问题,就怕没有问题。问题是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的导向,出现问题,我们才能发现自己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立足于脱贫,解决特定的扶贫问题,才能推动精准扶贫与脱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康乐县县外宣办主任丁安育说道。
五户村:远山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不打折
康乐县开展双联行动“大走访、回头看”工作以来,五户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双联行动“大走访、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组织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召开动员部署,就具体程序和注意事项作了说明,细化了工作任务,强化了纪律要求。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2个督查组、10个核查小组。组织驻村工作队和乡精准办人员,利用三天时间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双联行动“大走访、回头看”自查工作。
在开展“回头看”活动中,将每一项工作做细、做深、做到具体、做到实处。在对贫困户的辨别和认定上,不仅要深入到具体的每家每户,向他们本人了解情况,而且还要通过左邻右舍核实,做到一户一户的摸底,一户一户的分析致贫原因,一户一户的想办法解决问题,确保所有的贫困户找到、找对致富门路,及时脱贫,及时返贫。
王孝乾,是甘肃康乐县五户乡五户村石王社的精准扶贫户。他家里有两位年近80岁的老人,和一个13岁的孩子,本人长期在外打工,因为老人年迈,孩子幼小,家里劳动力缺乏,为了照顾家里老小和伺候庄稼,近两年也很少外出务工,所以经济收入少。在被纳入贫困户后,王孝乾家享受了低保、危房改造、精准扶贫贷款等补助和帮扶项目。石王社有30多户人,其中3户是贫困户,由于该村子是康乐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交通不便,远离乡镇,很多生活必需品无法购买,为了方便村民的生活,王孝乾开了一间便利商店,这样既有利于村民购买商品,又增加了其经济收入。
王孝乾对记者说道:“还是党的政策好啊,通过扶贫补助,我们不仅住了新房,扩大了商店经营的规模,收入也比往年多了,我们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康乐县作为甘肃省精准脱贫的重点县份之一,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因为自然环境、民族生活差异等原因造成了昔日贫穷落后的局面,在今日的脱贫攻坚行动中,我们相信康乐县定能尽全县之力,不断的创建新型康乐,我们也坚信康乐县必定会早日摆脱贫穷走向小康。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