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在山沟沟里打造金山银山--太行山区扶贫纪实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央广网北京11月10日消息(记者刘璐 王志达)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太行山,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地理分界线,多种岩石结构组成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前,人们总说:靠山吃山。但曾经不合理的开发让脆弱的太行山脉不堪重负,荒山秃岭乱石沟也让这里的百姓苦不堪言,巍峨的太行,成为了沿线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区域。
800里太行山脉,从北京一直绵延到河南,而最高的主峰屹立在河北省。河北省山区面积12.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5.68%,有近70%的贫困县和大量贫困人口集中在山区。如果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就在贫困地区,难点在山区。
近年来,河北省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山坡绿了,农民乐了,一个山区综合开发的河北新样本展示在人们面前。请听报道《在山沟沟里打造金山银山》。
太行山的主峰在河北,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也在河北,这里就是地处太行山深山区的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前南峪村的老支书郭成志今年已经72岁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还是前南峪村民兵连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说,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郭成志:这个村原来在全邢台县最穷的村,穷到什么程度?号称是上山光秃秃,下山乱石多,这个村的小孩成媳妇都成不了。当时号称:面黄肌瘦前南峪人,有女不嫁前南峪村。
前南峪所在的邢台县,山区面积26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4%,前南峪的困难,也同样是邢台县共同面对的大问题。尤其是1963年的一场大水,让前南峪雪上加霜,当时,许多人拖家带口,甚至到山西省去乞讨。人们不禁开始思考:自家门口的这巍巍太行,真的就没有利用价值吗?
最先说“不”的,就是郭成志。他的法宝,便是把前南峪的荒山秃岭打造成一条条发家致富的经济沟。
郭成志:五年治滩,三年修水,还有三年绿化荒山。后来我们要退林还果,那个时候我们果树达到12万8600株,当时人均基本达到百棵果树。我们想还不行,我们要提高产量,这些质量差的果树要提高效益,我们又搞了二次创业,把沟状梯田,全部搞成水泥浆砌的,也就是石头浆砌的梯田。
郭成志感慨的说,前南峪起步的阶段,没有样本,没有例子,靠的是不断摸索不断创新。
郭成志:所以说山区人民靠什么?就是靠这些荒山秃岭脱贫富。要如果不发展,不能创新,效益还是低。
如今,站在半山坡,是满眼的郁郁葱葱,前南峪村民郭双庆看着自己承包的一道道经济沟,显得十分开心。他指着远处的山坡,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劳动成果。
记者:那边是您家的地吗?
郭双庆:对,山后边,树挺绿的地方,那后边还有我自己的一道沟。
记者:那边种的是什么?
郭双庆:种的是板栗。现在你看,这都是高标准梯田。那个牌子那,就是樱桃树。这里面还有桃树,上面有苹果树,有葡萄树,有栗子。治理特别好,治理城这个样子,大家伙来着旅游,好多游客来这都赞赏。
“守山而不自封”,几十年来,前南峪经历了营造生态林、发展经济林、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三个阶段,用沟域经济引领了太行山区的开发建设。从“靠山吃山”,变成了“靠山爱山、养山护山”。截止到目前,前南峪农村经济总收入超过1.07亿元,人均纯收入突破了1万元。
有了前南峪的经验,同处太行山区的沙河市也把山区综合开发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里。在沙河市利多镇南高村,记者见到的村民乔长京时,他正准备去核桃园上班。乔长京告诉记者,不毛之地曾经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乔长京:这个沟原来可不像个样子,原来都是荆棘什么的,都是野草,荒沟,什么都没长,全部都是石头。每亩地的收成就是望天收,雨水比较调和就能收点东西,如果遇到旱年,那就可以说是颗粒不收的多得是。
以前的乔长京家里种着玉米、绿豆,能不能有收成,全指望老天爷。望天收,就成了这里的老百姓对务农最深刻的总结。而乔长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种了一辈子地,现如今,却当起了核桃园的管理员。
乔长京:我每天在核桃园那个片区管理核桃园。三百多亩,除草啊,打药啊,浇水啊,剪枝啊,核桃园里需什么活,随时就安排,咱对这方面也比较了解,也比较懂。
乔长京说,这里的百姓现在都把土地租了出去,收入也成倍的增长。
乔长京:把地租出去,每亩地900块钱,老百姓什么都不需要往里面投,这是最起码的工资给900。另外一个,他没地了,就要上班,很普通的劳动力1200块钱。
乔长京所在的核桃园,隶属于沙河市的重点项目:利多农业生态公园。近年来,沙河市引入工商资本,推进山区开发由低端、分散、粗放发展向高端、高效、集约化发展转变。
引入工商资本,这就解决了山区开发最大的难题:资金。邢台市林业局副局长李素春介绍说,工商资本的介入,可以让让邢台市的山区开发从以往的一家一户为主的“慢节奏”,走上了“快车道”。
李素春:现在这工商资本加入了以后实现了快节奏,一两年我就把这一片给干完了,引入工商资本形成了多主体、多形式的参与开发,为山区综合开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河北省山区综合开发由半丘陵半山区逐步引向了深山区,农民的致富途径也从单纯的卖果子,慢慢转向既卖果子又卖门票,发展旅游业,成为了共识。
从邯郸市涉县寨上村出发,一路西行进入清漳河谷,映入眼帘的是让人震撼的红色,两侧红色的嶂石岩刀劈斧砍料峭的崖壁,彰显出太行山雄壮的本色。这里,便是涉县县委书记李书生一直心心念念的地方。
李书生:这就是个烂泥塘子,是个垃圾堆放很乱很破的一个地方,经过这么一打造,很快就变成了一个整个景区的一部分。
这段时间,李书生经常会到县城东南的东山看一看,这里作为涉县打造的“太行红河谷”旅游片区的核心区,每一个景点的规划建设他都记在心里。
邯郸市涉县是老工业基地,也是邯郸唯一的全山区县。多年来依托铁矿石等地下资源,经济虽然发展了,但也带来了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符山铁矿曾经是涉县的纳税大户,随着铁矿资源的枯竭,这里却逐渐形成了涉县最大的尾矿库,让这里的老百姓苦不堪言。长期生活在矿区的王匡清坦言:
王匡清:这个尾矿可把我们害苦了,不敢开窗户,另外,过大车非常荡,另外我们还提心吊胆,担心那个尾矿随时下来。
如何才能实现产业转型呢?涉县把目光瞄准了旅游业。对于涉县来说,要想发展旅游业,最大的优势是山。为此,涉县以打造“区域首绿之地”为目标,让太行山成为涉县绿色发展的新引擎。涉县县委书记李书生:
李书生:产业、生态、精神、环境,这不四美吗!要一起抓。把我们的全域旅游,和山区综合开发和我们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把这几个方面紧紧的结合起来,真正使我们的沟域变成金沟银沟,使我们的山川变成金山银山。
发展旅游,全域绿化,也让符山尾矿库因此成为了符山铁矿旧址,建起了健康养生基地。老百姓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王匡清:
王匡清:治理之后现在环境好多了,这个符山矿栽了不少树,对咱们的环境有很大的改变。
从前南峪到沙河多利,再到深山涉县,都是河北省山区综合开发的一个又一个缩影。世代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准开发、绿色发展”的太行山道路。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