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美丽乡村 > 乌克忽洞镇“美丽乡村”建设三年三变

乌克忽洞镇“美丽乡村”建设三年三变

  • 2016-11-14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乌克忽洞镇“美丽乡村”建设三年三变

图为乌克忽洞镇固阳县村民建设新房

“破屋旧房一扫光,里里外外大变样,美得农民喜洋洋……”走进乌克尔镇农家乐文化大院,大院负责人高占荣正在唱他自编自演的牌子曲。他说,乌克忽洞镇这几年的变化,他们农民是看在心里,甜在心头。

高占荣的牌子曲道出了乌克忽洞镇绝大多数村民的幸福感。近三年来,乌克忽洞镇认真贯彻落实旗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实施“全面转型、开放发展”战略,按照“工业主导、农牧强基、口岸支撑、文化引领、旅游带动、生态保障”思路,按照“23456”工作要求,逐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三年来乌克忽洞镇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示范之路。

办公有阵地 活动有场所

新村委会——村民最爱去的地方

“以前的旧村委会,是间70平方米的小土房,村民找村干部叨唠点事没个坐处,村民不愿来、村干部不愿待,村民找村干部办事,要先打电话才能见到人,如果想开个证明、缴个费的话,村委会要先统一收集资料,集齐了还要跑镇里办,最快要两三天,慢的话要一星期。”古勒畔新村村支书高建中说起以前的村委会,最直接的印象是地方小、人难找、效率低。

2015年8月份,乌克忽洞镇古勒畔新村建起了“一办三中心”的村委会,即一个办公地点集合了党支部、村委会和服务站的功能,办公面积4000多平方米,配备了会议室、文化室、卫生室、便民服务站等。

说到村委会的新变,古勒畔新村村主任任宝贵感慨颇深,“现在,村委会每天都有值班人员,便民服务站就能受理村民医保、低保、社保的需要,来村委会办事保证当时来、当时办。”除了常规的村务工作被盘活了,村委会40多平方米的文化室更成为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聚集地。

过去,东山畔村二人台爱好者任拉柱、刘秀珍只能在自家10多平方米的房院里唱二人台,他们在屋里唱、三四十号村民站在院里看,那个挤呀。现在,新村委会的文化室不仅宽敞明亮,还给文艺爱好者装备了扬琴、二胡、电子琴、鼓和音响等设备。今年7月29日,任拉柱、刘秀珍在文化室连续办了三场二人台打坐腔,虽然赶上了下雨天,依然挡不住村民的热情,三场二人台表演吸引了远近百十来号观众。

古勒畔新村村主任任宝贵这样总结了他们村村委会的变化,“现在,新村委会办公有阵地、活动有场所,服务有意识、村民少跑腿,有事马上办,成了村民最爱去的地方。”

为什么要建设这么好的村委会?这是乌克忽洞镇坚强阵地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过去乌克忽洞镇流传着“夏天歇凉凉、冬天晒阳阳”的口头禅,然而话糙理不糙,一语道破了老百姓没有活动场所、公共资源匮乏、党员服务意识差的现状,如何让农民增强对党、对政府的亲信力?

乌克忽洞镇的做法是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在思想上牢固确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016年,乌克忽洞镇新建太平、大毛、腮忽洞、碾草湾4处阵地,其余8处阵地已经推行“一栏两旗四牌五室”规范化建设,档案规范化管理,村级配套组织机构设置完善,三年内,乌克忽洞镇还将新建11个阵地。想把党的声音传到田间地头,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里,大的阵地还不够,乌克忽洞镇在各自然村成立了56个党小组,新建与修缮26处党群活动室,带动附近党员开展组织活动,使广大党员群众能够就近学习、就近议事、就近活动,丰富了党员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尊重民意 一村一景

美丽乡村——我家住在风景里

晋商的、丰收的、陕北的、东北的……走进乌克忽洞镇,成片成片的新农村建筑里,没有单一的色彩、重复的样貌,几乎每村都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而盖什么样子的房子,符合什么样的建筑风格,乌克忽洞镇不做主,一切听从民意。

乌克忽洞镇人性化的“美丽乡村”建设,吸引来了周围乡镇、其他盟市观摩团参观学习,大家看完之后,除了称赞还有一个共同的感触:所谓众口难调,给老百姓盖新房本就不易了,还要在建筑风格体现民意,乌克忽洞镇为什么要做得这么细?

乌克忽洞镇在达茂旗虽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但在五六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相比较而言,起步较早,通过近几年的摸索,乌克忽洞镇已经有了较为成型的思路。他们不仅仅在新村建筑风格上有自己的做法,在打造精品示范村上更有着迥异于他人的独特思路。

2014年以来,乌克忽洞镇从公路沿线入手,率先在沿路村庄打造精品示范村,辐射带动公路沿线延伸区域推进“建设美丽乡村”工程。他们的具体做法分为统建、自建、立面改造共三种,

第一种方案统建,是住房面积60平方米、配套凉房20平方米,一亩地大小的院落,住宅内装修一应俱全,可实现拎包入住。这样的新房,老百姓只需掏2.5万元,其他都由政府补贴。拿古勒畔新村村民王爱军来说,他过去是南堰村村民,住了60多年的老房子,他说,以前的旧村90%的房子是土房、危房,那里的村民靠种地、打工为生,每户的年收入在1.7万元左右,人均收入不超过7000元,他说,如果是自掏腰包想盖起这样的新房,简直比登天还难。现在,王爱军梦想成真了,他激动地说,“自古以来没有这种政策,只有共产党才有这样的政策。上一代老人见都没见过这样的房子,他现在竟然就住上了,就跟做梦一样。”

王爱军还说,“以前的老房子是‘一门一窗地上放个水缸’,小的没地方落脚不说,根本没有厕所,冬天冷的,洗衣服水都没地方抬。现在搬进新房子,住得好、空气好、吃得好,感觉日子过得比城里人都好。”

第二种方案自建,就是乌克忽洞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次征求老百姓意见,形成一个自建的方案,自建房主主房面积是42平方米,凉房16平方米、院墙60延长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成排成行建设,为今后老百姓进出方便,后期建设奠定基础。自建费用是老百姓只需掏1.5万元,其他都由政府解决。

第三种方案立面改造,把原来农民的砖房,政府又回收回来,从内到外进行改造,让没有经济能力、特别贫困以及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居住,建设费用全部由政府掏钱,老百姓不花一分钱。

2014年以来,按照旗委、旗政府“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的总要求,乌克忽洞镇确立“整合撤并、就近集中、拆建结合、产村融合”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2016年底,将全镇122个自然村整合撤并为59个自然村。截至2015年底,乌克忽洞镇将公路沿线57个自然村整合建成18个精品示范新村,所有新村均按照示范村标准实施了“五化”工程,惠及农户1650户3900人。两年共完成投资1.3亿元,拆除危旧土房1649户,新建住房658户、文化室8个,标准化卫生室7个、便民连锁超市7个,硬化街巷66.7万平方米,新增通村公路20.72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0处,安装户户通卫星电视设备896户,村屯绿化393亩,全镇沿路村庄面貌得到根本改善。

在前两年建设的基础上,2016年,乌克忽洞镇计划对全镇其余65个公路延伸区域自然村实施整合撤并,新建41个新村,其中采取政府统建形式新建25个新村,采取村民自建形式新建15个新村,整存立面改造5个。计划全年总投资2.9亿元,拆除危旧土房2579户,新建住房1958户,涉及4622人,其中统建1495户,涉及3800人;自建463户,涉及822人。整存改造住房163户,涉及413人,新建村委会阵地4个,文化室4个,标准化卫生室4个、便民连锁超市24个,硬化街巷83.76万平方米,新增通村公路102.4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24处,安装户户通卫星电视设备1773户,村屯绿化163亩。截止目前,新村建设工程已全面开工,预计到今年年底,全镇范围内不留一间土房,形成11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的村庄布局。

在新村建设上,乌克忽洞镇坚持突出地域民俗文化特点,通过“乡镇指导、村民选定”方式,针对各村不同情况和地域文化特点,精心设计了体现晋商文化、农耕特色、塞北风格、漠南风情、移民气息等13种建筑风格,由百姓自己来选,尊重民意的同时,更实现了“一村一景”。

更为推陈出新的是,乌克忽洞镇针对已建起的新农村主要街道的清洁问题,2016年初成立了鑫峰保洁公司进行维护,同时杜绝村内私搭乱建的情况,通过村规民约解决,实现了新村新风新面貌。

教农民甩掉贫困富起来

“乌镇”创三宝——白记油、忠兴面、本地鸡

今年65岁的“胡麻油大王”白富,是乌兰村委会村民,他是土生土长的乌兰村村民,在当地做了32年的油坊生意。

过去,他在村里的小油坊干活,当时用大粮榨油,半机械半人工、生产设备落后,粮食利用率低,一天最多榨个300来斤,一年全村也就生产10几万斤。后来,白富的包头白记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开起来,虽然规模不大,走的是“就地种植、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新模式,一年胡麻油、菜子油的产量20到30万吨,比过去提高了两三倍,然而,这样的生产规模就行了吗?

2008年,乌克忽洞镇政府意识到,乌兰村的土壤有着天然的优势,这里是一片原生态的亚麻籽、油菜籽种植地,当地村民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原始种植模式,反而成就了这片没有化肥、农药的无污染土地,为什么不能走一条有机的农业之路呢?

2015年,乌克忽洞镇政府帮助白富盖起了800平方米的新厂房,还把“草原明珠”牌产品摆上了当地的交易中心。经历三代油坊变迁的白富感慨颇深地说,“如果不是镇里支持,自己修路、打井、上电、盖房的话,至少要投入四五百万,如今自己只投了100万多,崭新的大厂房就盖起来了。”白富还说,“我赶上了好政策!以前想都不敢想,能建起这样的厂房,过去卖油都是在土坯房里卖,现在竟然摆上了交易中心,这一切就跟做梦似的。”

有了新厂房,现在“草原明珠”牌纯天然胡麻油、菜籽油的产量一年能生产300多吨。产量上去了,销路如果还依靠当地吸收,明显已经供过于求,怎么办?乌克忽洞镇政府帮助白富的“草原明珠”牌纯天然胡麻油、菜籽油拿到了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此举让过去只能窝在土坯房里卖的白记胡麻油,飞出了村,飞出了镇,飞上了包头、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甚至北京的大餐桌。

乌克忽洞镇现有贫困人口2038户、4308人,其中国家级贫困人口404户808人,如何让贫困人口彻底脱贫,乌克忽洞镇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那么,如何让祖祖辈辈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摆脱十年九旱的宿命,真正富起来呢?白富的故事仅仅是乌克忽洞镇培育新村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折射点。在达茂旗全旗搞电商农畜牧业的带动下,乌克忽洞镇根据自身特点,集全镇之力力图打造“油、面、本地鸡”三大品牌,同时不断创新思路,开发网络销售渠道,设置实体体验店,开通网络产品展示平台,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让当地农民努力有方向、致富有渠道。

近年来,乌克忽洞镇依托白记、忠兴等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绿色有机产业化经营之路;他们通过西口子合作社承包村庄5000亩滴灌土地管理,形成适度规模集约化种植模式,走出了一条土地流转之路;通过支持丰域合作社在整村迁移的套马沟村,走出了一条集田园农庄、种养结合、农户入股的增收之路;通过扶持意祥“咕咕鸣”、裕民“和牛”养殖等合作社创业扩展规模,走出“一村一品”的特色养殖之路。

经营、流转、特色养殖、增收,乌克忽洞镇大胆迈出的这四条路最终的目标是让当地农民摆脱贫困,最终实现致富梦想。目前乌克忽洞镇全力扶持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合作社有7家,带动农户613户,覆盖全镇25%的人口,力争到2020年,扶持发展合作社达到32家,通过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达到90%以上,绿色有机种植覆盖80%以上农户,特色养殖覆盖35%农户。全镇人均存收入达到1.6万元。乌克忽洞镇计划到2017年实现全镇国家级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19年底市级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游戏排行

安卓 热门

新游预告

  • 更多

    更多开测

    新游开测
    进入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