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故郡蝶变万民富

故郡蝶变万民富

  • 2016-11-16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甘肃陇西位于渭河上游,处在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支脉丘陵地带之间,为黄土梁峁与河谷地形。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陇西县共有215个自然村,在经过短短几年的扶贫后,逐渐退去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发生了华丽的蝶变。陇西不仅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被确定为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工作试点县。

“截止到2015年底,陇西由10.12万贫困人口下降到6.47万人,贫困发生面减少到14.9%,农民人均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化村路通到家,自来水、学校、文化广场、村委会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危房、旧房通过危房改造项目都焕然一新,陇西是甘肃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将精准扶贫始终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以党建带扶贫、抓党建促脱贫为思路,推行‘5532’、‘5522’、‘5412’、‘5312’扶贫产业模式,整合一切帮扶力量,走出了一条新型脱贫路,把贫困群众领上了致富路……”甘肃省陇西县扶贫办副主任王斌道出了该县发生变化的缘由。

作为甘肃省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陇西县,一直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各项扶贫,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十项行动”、“十大工程”等扶贫项目,聚焦脱贫“产业”,安安心心“拔穷根”、“开富路”,齐心协力地做好“脱贫回头看”活动。

查实小数据做出大成就

“围绕甘肃省新修订的贫困退出指标,在此次‘回头看、大走访’活动后,陇西于今年九月底将485户,1621人重新纳入了扶贫户,将不符合识别标准的125户479人剔除了扶贫队伍,及已验收为符合新脱贫标准的1278户3958人退回贫困户队伍,做到了脱贫队伍有进有出,时时监测管理,防止漏掉一家一户……”陇西县扶贫办副主任王斌说道。

据悉,陇西县近期按照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开展全省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基础数据清洗个澡的通知》要求,经过近半个月的“回头看”,对有问题的贫困户进行了全面登记造册,逐户进行了核实,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了修正,目前已全面完成对2014年度、2015年度扶贫对象数据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数据清洗工作。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核查核实数据信息是做好做实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的基础,也是解决建档立卡数据不准、不实、不全问题的关键。为此,陇西县成立了县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设服务管理中心。“在推进数据采集工作时,陇西采取‘户记账、村收集、乡汇总、县评估’和‘一月一估、一季一抽查、一年一总结’的贫困农户收入监测办法,县委县政府不仅组织乡村干部、双联干部每月到农户家里统计核查,及时掌握贫困户发展动态,填写好‘853’图表,而且随时解决农户脱贫难题,从而达到扶贫对象的精准管理……”王斌对记者说道。

小小数据承载着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大梦想”。别看“853”挂图上只是一组组微不足道的数字,它们却是验收脱贫的关口。据了解,陇西按照“一年巩固、两年致富、三年小康”的总体规划,根据“跟踪监测、分类扶持、综合提升”的办法,创新推出了“八核八推算”的脱贫验收方式。在此次回头看活动中,科学合理的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到贫困户扎实稳定的实现脱贫。

精心布局产业创新致富模式

初冬的太阳收敛了夏日的光芒,散发出淡淡的温暖;凛冽的寒风冻得人瑟瑟发抖,远处的山地苍野茫茫,记者一行为实地了解陇西县产业布局模式,走访了该县的双泉乡癿羊口村。

“我家今年下了3头牛娃,已经卖掉了一头,收益6600元,加上种植的药材,洋芋大约能有2万元的收入。”癿羊口村二社村民张天福对记者说道。

张天福家的产业扶贫模式属于‘5532’,即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种植5亩全膜玉米或优质牧草,养殖3头母牛,每年收入大约2万元,他家有六口人,一个孩子残疾,一个上大学,经过我们走访核查,2014年将其纳入了贫困户,并享受二类低保,去年已达到脱贫的标准,成功脱贫……”陇西县双泉乡工作人员何志周介绍到。

随后记者来到2014年返贫户张建林家,只见院子摆满了药材‘关防风’,偶尔飘来阵阵药香,陇西县双泉乡何志周对记者说到,“他家儿媳因车祸去世,我们村委会经过识别认定于2014年将其重新纳入贫困户,产业扶助模式也是‘5532’……”

在脱贫致富的路上,陇西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群策群力帮助农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资金用途运作,确保精准贷款用到实处。新型的产业扶贫模式不仅运用在单个农户的身上,而且还在企业中实行。中沃现代农业就是陇西县帮扶企业的成功典型代表。

“中沃现代农业是以种植香菇为主的企业,其经营模式是由三个农户共建一个温室菌棚,现已修建52个,26个菌棚已投产,由祥瑞公司负责培育和回收香菇,这样就形成了生产销一条链,为农户增加了收入,一个菌棚一年大约收入6万元,每个农户就有2万元的收益。”陇西县扶贫办副主任王斌说道。

据悉,陇西县按照“分类指导、标准生产、规模发展、技术支撑、品牌经营”的原则,大力发展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牧、劳务等特色优势产业;在产业扶贫项目上,紧扣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积极发展贫困户可‘复制’的金融支持产业模式,创新推进‘5532’‘5322’、‘5412’、‘5312’等生产经营模式,以培育发展特色增收产业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新型金融监管资金落到实处

今年陇西县发放精准扶贫贷款4.73亿元,总额累计达到了10.82亿元,为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该县通过不断尝试摸索,不断完善资金监管机制,开创了‘财政资金、担保增信和深度融合’三种模式,建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有效的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缺资金”的难题。

在走访陇西县双泉乡癿羊口村张建林家时,记者在他家见到了“牛羊饲养管理跟踪手册”和“精准扶贫贷款管理跟踪手册”,在每一本手册上都详细的记载了每一批款项的用途以及金额,该县扶贫办副主任王斌向记者介绍说“对于精准扶贫贷款,我们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首先农户要填写贷款用途表,然后和我们签订用款协议,最后根据协议分期取款,对于资金用途严格把控,防止农户将贷款误用、错用,以至于三年后不能如期还款,这样我们不仅没有使农户脱贫,而且加重了经济压力,从而造成南辕北辙的后果。”

陇西县新型的金融监管模式,确保了将有限的金融扶贫资金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业扶持,让扶贫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成效。“陇西自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开展以来,根据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以贷款用途分为“发展型”贷款贫困户和“带动型”贷款贫困户,农户根据自身的条件,可以自己养殖的,就自己独自搞养殖,不能自己养殖的就可以加入合作社,年底可以分红……”王斌说。

据悉,在这次回头看活动中,陇西县不仅在金融监管上制定健全的管理机制,而且对资金的用途以及性质,归还期限都做了详细的宣传,让农户更清楚的了解贷款的用途及意义,转换过去拿上钱先享乐的观念,从观念上树立正确的观点,确保扶贫信贷资金落实到位,让农户有意识、有计划的运用资金建立致富的产业,从而带动家乡脱贫走向富裕生活。

在渭水上游,沟壑纵横,黄土漫漫的陇西,脱贫攻坚回头看活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陇西县在结合“853”挂图,紧盯扶贫攻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及岗位上,采取重点抽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核查账目、接待信访等方法,深入基层,查缺补漏,将“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责任担当起来,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的现象发生,坚决做好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公里”。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