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甘肃省会宁县建立“六项机制”护航精准扶贫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甘肃省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甘肃省贫困人口大县,属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按照2855元的国家扶贫标准,现有贫困村109个、贫困户23960户、贫困人口10.9722万人。会宁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建立健全决策指挥、执行落实、监督监管、典型引导、考评奖惩、投入保障等六项工作机制,为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保驾护航。近三年全县累计脱贫9.77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由39.02%下降到20.74%,下降了18个百分点。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
今年以来,会宁县通过建立高效灵活的决策指挥机制、快速有力的执行落实机制、务实管用的监督监管机制、可跟可学的典型引导机制、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科学严格的考评奖惩机制等“六项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政策举措,推动业务台账实现精细化运行,改善基础设施,着力发展富民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保驾护航。
该县建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定大事,常务领导小组议常事,扶贫部门落实事的决策指挥机制。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主要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总体谋划、跟踪问效、决定事项的作用;精准扶贫常务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周召开一次例会,主要回顾总结阶段性工作、分析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具体工作;扶贫办主要负责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挂图作业等业务指导工作。
为了把责任真正落到实处,该县制定了“六个责任清单”,第一是靠实县四套班子总体谋划、跟踪问效,依法监督等责任;第二是靠实县直部门落实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惠民政策兑现的责任;第三是靠实乡镇和乡镇工作站宣传政策、谋划产业、调整结构、促进增收的责任;第四是靠实贫困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配合乡镇制定贫困村发展规划、贫困户脱贫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协助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责任;第五是靠实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与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对接,抓好具体工作落实的责任;第六是靠实引导贫困户牢固树立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积极参与村级公益事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责任。
在建立监督监管机制方面,首先由该县四大家分管领导带队开展调研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总,及时研究解决。其次是蹲点督查,由县级领导干部以所联系贫困村为主,与双联干部共同开展蹲点督查,指导联系村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再次是专项督查,由县直各部门结合业务工作时间节点和工程进度,组织人员到乡到村开展专项督查。
该县把培育先进典型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结合实际,打造基础设施完善型、产业增收致富型、公共服务保障型、自力更生发展型等示范村9个,培育致富产业选得准、专项贷款利用好的示范农户300多户,挖掘民生项目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等方面的帮扶典型20多个。通过先进村、示范户的建设,打造了一批可看、可学、可借鉴、可复制的先进典型,实现了户户有特色、村村有亮点、乡乡有典型,初步取得了典型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效果。
针对扶贫资金归口不一、多头分散的状况,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深入推进项目资源整合,加强全县扶贫资源统筹管理使用。今年以来整合发改、财政、农牧等扶贫资金11.98亿元,坚持财政扶贫和金融助贫相结合,通过“三户联保”和“信用担保”方式高效有序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2.33亿元,惠及贫困户27172户,贫困户覆盖率达到94%。推进精准扶贫与双联工作深度融合,由166家联村单位6589名双联干部与全县建档立卡的109个贫困村19679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驻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投入帮扶资金1.5亿元,为贫困群众帮办实事201件。贯彻省上“百企帮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和产业关联的贫困村结对。截至目前,共组织了22家非公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活动,对口帮扶22个贫困村。
该县细化对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实绩考核办法,对成绩突出的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和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或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乡镇和部门,进行问责追究。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信息采录、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贫困退出等5项重点工作,制定了5个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责任追究对象、追究情形,倒逼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截至目前,通报批评乡镇和部门9个,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23人次。
该县通过全力推行六项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政策举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业务台账实现精细化运行。
把业务建设作为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施策的基础性工作,以当年国家扶贫标准为识别依据,严格按照“12345”贫困人口进出程序,遵循“四个优先纳入”、“五个不准纳入”、“三个禁止纳入”等准入和禁止条件,精准识别贫困人口10.9722万人,并全部录入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做到了户有三本帐,村有五张图和五类档案,县、乡有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和电子档案,实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一是信息采录突出“全”。不断完善大数据信息采录,强化业务指导培训和数据审核把关,规范脱贫攻坚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以及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实行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倒排工期、不落一人。二是业务数据突出“准”。以录入大数据平台数据信息为准,核准了上墙“五张挂图”数据,并规范保存村级“五类档案资料”,贫困户信息数据达到“三个一致”,即“五张图”、“三本账”和收入监测表与大数据平台一致,建档立卡数据信息与惠农政策“一卡通”、社保、医疗、教育等行业部门信息一致,大数据平台数据与统计数据、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一致。三是算账对比突出“细”。在台账填写过程中坚持讲清政策要求和数据内涵的原则,与贫困群众一起算账、一起填表,得到了群众签字认可。通过“853”挂图作业的挂图标注、手册填写,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实现了扶贫对象进、出、退的精准管理。
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把破解路、水、房、电、田等瓶颈问题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来抓,结合短板、整合资源、定向弥补,实现了“六个”到村到户。一是安全饮水到村到户。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工程体系。2015年以来,共完成自来水入户3.98万户,解决了17.1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当年预脱贫村完成自来水入户1.2万户。二是农田建设到村到户。围绕“田成方、路相连、林配套、机耕作”的建设目标,以小流域为单元,对有梯田建设需求的贫困村优先实现“梯田化”。2015年以来,共在49个预脱贫村实施梯田建设4.98万亩。三是道路建设到村到户。以实施全省扶贫攻坚交通先行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合理配置,科学规划,实施一村,畅通一村,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2015年以来,共完成村组道路硬化586公里,当年预脱贫村实现了通村道路全硬化。四是林业生态建设到村到户。紧紧围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大核心,加快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大造林育草力度,推进荒山绿化生态化、城镇绿化园林化、道路绿化林荫化、村庄绿化花果化、耕地绿化产业化。2015年以来,共完成生态林11.6万亩、经济林8.3万亩。五是电力网络建设到村到户。按照“适度超前、统一建设”的原则,进一步细化精准扶贫动力电覆盖实施计划,增加装机容量,消除电力“瓶颈”制约。2015年以来,全县完成农村电网改造3.4万户、动力电到村覆盖率达到100%。六是安全住房到村到户。按照贫困户、易地搬迁、地震灾区、灾害多发区“四优先”顺序,集中力量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群众的基本安全住房需求。2015年以来,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732户。
富民产业实现较快发展。按照“全膜种植+特色种植”、“全膜种植+养殖”、“全膜种植+劳务经济”和“全膜种植+多种经营”的“1+N”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扩大种养规模,提高种养效益。一是基础产业保稳定、促提升。把百万亩全膜种植、百万亩马铃薯作为保增收的基础性产业,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推广良种、配套良法,不断提质增效。2016年,大力推广黑膜马铃薯种植,全县完成种植面积20万亩,贫困户人均达到1亩。仅此一项,可为贫困户创造2000-3000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二是养殖业扩规模、改良种。持续壮大以国道247线为主的高效草畜产业带、以中北部为主的肉羊产业区、以东南部为主的肉牛产业区,新建标准化养殖圈舍1600座,引进基础母牛1684头,基础母羊2980只,发展规模养殖户1600多户,并实现了良种、良舍、良法、良医、良料“五良配套”。三是新兴产业抓培训、强示范。加大培训力度,强化示范引领,着力推广光伏发电、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在焦河村、中川村、大山川村等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设3千瓦户用光伏发电站200个,引导贫困户发展光伏产业。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在全县建成28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71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3个电子商务扶贫示范村,2016年新增淘宝网店123家、村淘宝网点40个。
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把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作为体现扶贫攻坚成效的重要标志,下大力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贫困村覆盖。一是教育教学条件全面改善。全面落实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免费教育、贫困家庭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全覆盖等20项政策和加强义务教育“改薄”、农村学校图书室建设等10条举措,建成贫困村幼儿园14所,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2所,全县贫困村幼儿入园率达到70%以上,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儿童教育难题。二是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健康服务和医疗帮扶模式,开展医院联村帮扶、医生一对一帮扶贫困患者行动。加强村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77个,128个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优化新农合补偿方案,确保预脱贫村参合率达到95%,贫困人口应参尽参。三是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坚持集中集聚、便民利民、适度集中的原则,新建以乡村舞台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9个,配备了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和体育健身器材,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38场次,丰富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宽带网络覆盖到村到户。加快实施“宽带乡村”网络改善工程,推动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和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实现全覆盖。宽带接入和无线网络3G、4G信号优先向贫困村倾斜,贫困村3G、4G信号实现全覆盖。五是村级阵地建设全面加强。采取双联单位帮扶、县级财政配套、社会力量捐助、县管党费补助、乡村两级自筹的办法,2015年以来,共筹措资金632万元,通过新建、购买、置换等方式,高标准改扩建村级阵地49个,使贫困村扶贫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六是实现社会保障兜底。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达到与扶贫脱贫线“两线合一”,使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的实现政策性脱贫。严格兑现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政策,改进临时救助措施,2015年以来,共发放各类民政资金2亿多元,受益贫困人口近5万人。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16个,在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该县扶贫开发办主任童琳告诉记者,该办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瞄准最贫困的村户、最困难的群体,着力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立下决战决胜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勇气,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