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时评 > “中二小事件”到底是谁闯的祸

“中二小事件”到底是谁闯的祸

  • 2016-12-14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8日晚,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开始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流传。撰文者自称是北京中关村二小四年级某10岁男孩的妈妈。据她说,11月24日,孩子在学校被两名同班同学欺凌,同学将有厕纸、尿液的垃圾筐扣到孩子头上并嘲笑。事发后,这位母亲与学校及另两位孩子家长沟通协商,但因学校与另两位家长不认同这位母亲的“霸凌”说法而协商无果,于是有了朋友圈广为流传的那篇文章。

目前,学校仍然坚称此次事件为偶发事件,不认同将其定性为“霸凌”,但舆论大有一边倒之势。如今在各种搜索平台打出“校园欺凌”就会自动弹出“中关村二小”,此外,无论是网友还是媒体也都在质疑“为何尿淋在身上还不算欺凌”,在网络舆论的压迫下,13日,中二小再次表示抱歉并再次坚称此次事件并非“霸凌”。似乎受伤害的总是理足气壮一些,有舆论的加持就更加信心十足。但从整个事件来看,“中二小事件”确实有些小题大作了。

类似“中二小事件”在我们每个人的上学时代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但此次事件之所以能引爆舆论,不得不提到一个词语:舆论环境。这个舆论环境跟舆论余热有很大的关系。回看那位母亲的文章标题《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是不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感,没错,近日刚刚刷爆朋友圈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相信列为看官都还没忘。以后者做对比,并非是要从文章内容、事件性质做比较,而是但从标题风格比较。不得不说,如此文风不知刺中了网友们的哪一根神经竟百刷不败,屡试不爽的成为舆论的传播热点。可是也不乏一些已经被忽悠怕了的群众不得不呼吁“让真相再飞一会儿”。

事实上,在“中二小事件”里,根据学校调取的监控显示,这72秒内三个孩子之间的行为到底是“过分的玩笑”还是“校园欺凌”不能但从结果来看。而媒体在此次事件中的冲锋陷阵让人隐隐不安。一直以来的一个传播规律,但凡有一个新闻事件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而此后便会涌现出无数篇类似新闻事件的报道。这种新闻热度吸附不仅对新闻事件本身不客观还会让媒体越界影响其本身公允性。

这次的“中二小”能够成此“爆款”,除了舆论余热的助攻外不得不提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后今年刚刚出台应对校园欺凌的四大措施,而近期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报道也不得不说在一定程度上在为政策应景。可是,这此过程中,一些不属于“校园欺凌”或未定性“校园欺凌”的事件也会被媒体以擦边球的方式划入“校园欺凌”的报道领域,这种暗示性的传播对事件本身具有巨大的杀伤力。

此次“中二小事件”走到如今地步不知利弊几何,也许借助此次事件可以重新定义“校园欺凌”,可是对于涉事的三位孩子来说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那么就要重新审视一下孩子母亲当初利用网络发声到底是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而现在的局面是否符合当时所想。涉事三方为定性而争,为所要承担的责任而论,为给孩子公道而吵的结果貌似事与愿违。定性尚未有公论,赔偿尚未有下文,公道尚未理清,可是在舆论的烽火连天里,三位孩子是逃不掉了。

那么,酿成如此局面的究竟的谁?是另两位孩子的“未定性”的行为,是两位孩子的家长,是学校的慢回应还是受害者母亲的自作主张。也许比起大人争论不休的的公道、性质来说,孩子更在乎的不过是别拿他们说事。这件事件复杂的是大人的逻辑小孩的问题,也许问题并不难解决,难的是大人只为大人的逻辑为战,而战果并不是孩子所需。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