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2016年以来,我国的居民消费不仅担纲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在经济结构升级方面也表现亮眼。随着服务业比重的不断提升,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服务消费和互联网消费异军突起。此外,消费结构升级在反映经济结构重大变化的同时,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今天,面对未来我国居民消费的发展趋势,本报特邀请五位业内专家就如何促进消费升级进行深入研讨。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
马增俊
要加力改善营商环境
当前我国的商品流通呈现如下现状:一方面,电商等新型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在销售创新上发展迅速。每年的“双11”、“双12”等人造电商节日效应轰动,消费增长快,流通表现突出。而百货等传统商业也正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和业态变革,前景乐观。
新中国的商业经历了近70年的发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流通业态和流通渠道建设日趋多元化,管理体制和手段也不断提升。完善流通体系,既要在供应链等模式上不断创新,更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商业发展形成的合理内核。例如,计划经济的一些管理手段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西方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国家的商业也都在借鉴计划经济的一些有效手段,我们的流通体系更应该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在创新流通业态的过程中,更要加强监管,使营商环境能不断改善。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流通供给水平,促进以需定产和供需匹配,有效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为流通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扩大消费,就要以消费者应用为导向,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让消费者能够明白购买,放心消费,逐渐恢复和增强对商业环境和商品的信任度,这样才能挖掘出消费者巨大的消费潜力。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洪涛
新消费蕴藏巨大商机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在新时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作用。那么,新消费究竟新在哪里?新消费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消费。过去重商品消费,新消费则关注服务消费。过去重物质消费,新消费更关注精神消费。新消费还引领健康消费的新风尚,是节约、理性、绿色、健康的消费,而不是奢侈浪费、不健康、非理性、破坏环境的消费。
刺激消费的关键在于提高供给侧的有效供给。除了需要提高核心产品的安全和健康外,还需要将重点放在流通领域的商品创造,以满足消费者多种消费需求。
从消费方式上来说,在互联网广泛融入生产、生活的大背景下,通过互联网获取商品和服务来满足消费需求是大势所趋,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国家应尽快出台《电子商务法》,出台微商管理规范行业标准;鼓励食品安全、电商社会共治,特别是促进“吹哨人”制度、“红名单”制度、“黑名单”制度的建设,使守信联合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落到实处。促进社会共治的良好电商环境的形成,促进商品流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不仅能够培育一批展示“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优质形象的品牌与企业,满足国内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而且有助于让中国优质商品和服务“走出去”。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
马文峰
利用大数据保障消费
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中间环节的统称,也是连接农产品供应与消费中间环节的核心。流通环节商品信息传输、商品流转过程、交易结算现金流信息以及交易者信息传输构成成为市场流通的全部关键和核心信息。
在农户产品销售过程中,工商部门可以对所有进行农产品收购企业和不同类型的经营者,安装配备物联网终端设备和相应大数据系统。物联网终端可以直接连接移动互联网和固定互联网接口,将交易信息包括数量、金额、质量、折算标准价格随时传输到互联网。同时,通过农户刷卡进行结算。这样,农户产品收购信息、产品生产和经营者信息,随时可传输到云端数据库,让社会公众、行业监测部门及相关人随时查询相应信息。经营者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发布相应销售价格、产品信息,供后端经营者或者购买者订购产品。
从零售终端来看,作为食用农产品交易的最后一站,可通过同专门物联网相匹配的交易信息储存卡,或者同交易者云端数据相连接,将终端配送的所有产品显示到店铺显示屏和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将本店购进产品的产地、品类、等级、数量、交易数量、交易价格滚动显示。便利最终用户现场显示屏或者网上采购和移动互联网终端,形成最终电子商务交易。
总体来看,通过各物联网和大数据系统,对农业产业流通环节经营交易主体信息记录体系进行产品流通信息全面监测,对于保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完善当前农产品电商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对完善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
陈丽芬
三大路径补流通短板
目前,流通领域存在着供给效率低、供给结构失衡、制度供给不完善等短板。而创新、转型和改革成为补流通短板的三大核心路径。
以创新驱动提供发展新动力。技术、管理和模式的创新始终是流通产业提升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尤其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流通产业受益良多,且已初步形成以“云、网、端”为主体的智慧流通体系。
以转型促进实体商业升级。受经济增速减缓、电子商务崛起、同业竞争加剧、成本快速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实体商业发展举步维艰,亟需寻找转型升级路径。
以改革补齐制度性短板。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于2015年7月启动,在上海、南京、郑州、广州、成都、厦门、青岛、黄石、义乌等9个城市展开。九个城市分别围绕区域市场一体化、实体商业转型、物流枢纽建设、传统市场升级、流通城乡一体化、流通开放共享、流通地方立法、管理体制改革、内外贸一体化等9个主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在流通创新发展机制、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流通设施发展模式、流通管理体制等4个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我国深入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受国际化、城镇化、工业化等影响,受农业多功能要求,以及必须避免我国城市病、农业萎缩和农村凋敝倾向,我国农业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发展。
2016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2017年我国应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在优化生产能力和物流能力、优化储备和库存、优化支农杠杆、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等方面着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农业不仅要直面国际市场的冲击,而且要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其中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确保国内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国内农业生产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国内农业生产与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供给结构矛盾突出,迫切要求在确保国内产能的同时提高国际配置资源和统筹能力。
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了我国经济繁荣,带来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从吃饱到吃好吃得放心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新要求。不仅如此,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还要求农业能够丰富生活、提供健康,农业还应具有生态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在我国农民增收困难,农业资源有限如何摆脱困境寻找出路时,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处处充满着机遇。通过完善政策、深化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一定能够取得实效。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