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上演“别窑”大戏 民众安居乐业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庆阳人爱听秦腔,名剧《五典坡》长演不衰,其中的《别窑》一折更是当地人耳熟能详。薛平贵寒窑别离、王宝钏忍痛洒泪、夫妻生离死别,情真意切,脍炙人口。而今,庆城县也在演绎着一场“别窑”大戏,担纲主角的是全县的贫困群众,全剧名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与老戏迥然不同的是,新版《别窑》全剧始终洋溢着精准脱贫、民生改善、喜迁新居、山乡巨变的欢愉之情。
新春时节,在位于革命老区的庆城县农村,一排排白墙青砖灰瓦新农村居民点错落有致,配以红灯春联和欢声笑语,展现着最美丽的乡村风景。
“今年终于在新房里过年了,这都是托了县上‘告别窑洞’工程的福啊!”家住葛崾岘办事处二郎山村的夏生龙,看着刚入住的新房子,开心地说。
受益于农村危房改造惠民工程,“告别窑洞”工程的实施让贫困农户实现“安居梦”。庆城县异地扶贫搬迁项目给夏生龙带来了新希望,盼望已久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这是他从来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和夏生龙一样,2016年一年间,庆城县有7000多名困难群众依托“告别窑洞”工程,搬出了土窑洞,住进了新瓦房。
提起这事,庆城县土桥乡南庄塬村55岁的村民冯桂琴格外动情。6年前,外面打工的儿子一家人回来过年,可农历除夕夜,窑洞顶子不时往下掉土块,吓得儿媳妇、孙子再没回来过。2016年,政府帮助冯桂琴家在自家院子新建3间砖瓦房,让她终于告别住30多年的危窑,过年前搬进了新房。“有地方住,今年过年他们都回家了。”冯桂琴开心地说。
窑洞情结绵延千年
窑洞,陇东人千百年来传统的居住方式,有着冬暖夏凉的特点,曾有诗赞之: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体现祖先勤劳智慧的同时,也凸显着“安贫乐道”的无奈。
庆城县是革命老区,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八路军129师三八五旅进驻庆城,庆城人民主动让出窑洞,让八路军居住。同时,为解决居住问题,八路军还沿庆城城墙挖了120孔窑洞。现在,旅部旧址被作为红色遗址保护起来。
然而,随着历史变迁、人居改善的大格局,人们对几千年的窑洞居住习惯发生了动摇,追求宽敞明亮的楼房、平房的群众越来越多。曾经代表先进居住方式的窑洞和窑洞文化正在人们的视野中淡去。“和房相比,窑洞安全等级相对较低。特别是部分窑洞采光性比较差、通风不畅、阴冷潮湿;部分窑洞受地震、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影响,都有不同程度损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县住建局局长史明权说。
近几年,虽有一部分发展基础好、收入有保障的群众搬离了窑洞,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平房甚至楼房,但全县仍有1.6万多户(其中贫困户6681户)居住在窑洞里。
痛下决心告别危窑
“安居才能乐业,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满足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县委书记葛宏说。
2009年以来,庆城县加快农村危改项目,以资金补助的形式帮助群众建新房、住新居,告别窑洞。到2015年底,共实施危窑改造10842户,发放补助资金1.275亿元。同时结合实施新农村建设,建成不同规模的居民点83处3176户。但是,全县仍有24982户群众居住在危窑中。
白马铺镇肴子村康永富说:“以前我们和老人住在3只窑洞的一个院子里,庄里窑洞也烂,住了近60年了。种地是翻沟又上山,条件十分不便,种庄稼没有三轮车,就是往回担。”
对此,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把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作为精准扶贫工作“两不愁”和“三保障”中关键一环来抓,决心利用三年时间让全县所有住在危窑中的群众住上新房。
2016年4月,庆城县“告别窑洞”工程采取分散建房、集中建房、在乡镇购买商品房与租住公租房四种方式全面启动。主要措施是新建楼房、平房、安架房等安全性较高的房屋,决心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县无居住场所或居住场所为窑洞及C、D级房屋的农户进行改造,年内实现贫困户安全住房全覆盖,并对2017至2018年对非贫困户住房进行提质改造,实现全县所有农户告别窑洞。
百姓建房政府贴息
据市场测算,目前,建造一幢60平方米的普通安架房至少花费6万元,而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自筹资金比较困难,部分群众因病、因灾、因学、因婚等家庭开支加大,对每一户家庭来说,建房难度可想而知。
钱从那里来?这是摆在政府和老百姓面前的一大难题。
庆城县从贫困家庭实际出发,多方拓宽贷款资金渠道,整合中央和省市县危房改造资金8900万元,整合国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6097.7万元,协调银行贷款5亿元。县财政在困难的情况下,专门列支贴息资金4000万元支持群众建房,同时,协调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发放贷款,县财政按照5.3‰的年利率予以贴息。
在信贷资金支持下,户均都能得到5~10万元的贷款,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建房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庆城县对未享受过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户,在享受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同时,享受额度5万元、期限为10年的政府全额贴息贷款。贷款方式上,按照农户自愿申请、资金合作社资料审查、村委会调查初审、乡镇政府审批的方式申请贷款。对集中建房户,贷款资金直接拨付给建筑工队;对分散建房户,在完成地基处理开始砌墙后,按照相关程序申请贷款发放,解决了群众的资金短缺难题。还款方式则从贷款之日起,前五年不偿还贷款,第六年起,根据农户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一次性还清,也可逐年还款,直至第十年还清所有贷款。
2016年,庆城县“告别窑洞”工程共投入6.53亿元,惠及群众6789户27156人,投资6097.7万元实施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搬迁群众331户1431人,彻底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
民心工程群众满意
“告别窑洞”工程作为该县近年来财政投资金额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民生项目,庆城县采取“六个结合”的办法同步推进“告别窑洞”工程,即,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帮扶特困群体相结合,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真正把该项工程打造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让群众搬出去,住进来,更要让群众富起来。对2014年脱贫的13200人和2015脱贫的22535人进行建档立卡管理,因户制宜、量体裁衣;针对需要建房户,协调“告别窑洞”工程专项贷款;针对有苹果树栽植意愿的群众,协调苹果苗木,开展技术指导;针对有外出务工需求的,积极为其协调就业单位、寻找就业机会;对因学、因病、因灾致贫的贫困人口,在落实国家补贴救助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制度,通过双联帮扶、社会募捐、企业帮联、成立基金会等方式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对丧失劳动能力、身残智障的特困户,全部由政府兜底保障。
告别了窑洞,住进了新房,院落里时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剪窗花、贴春联、挂灯笼……群众在刚搬进的新家里过着不一样的新春佳节,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们离小康又近了一步……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