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政策 > 让累“瘦”的土地肥起来

让累“瘦”的土地肥起来

  • 2017-03-01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让累“瘦”的土地肥起来

新农村商报网讯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我国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产出了世界四分之一的粮食。但长期高投入、高产出、超负荷运行也给土地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近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出台,对“十三五”期间整治规划土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出新要求。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出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保护耕地、节约用地提出了新的部署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土地问题上要长期从紧过日子”;“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各项规划都要体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在此背景下,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获国务院批准并正式颁布实施。

土地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耕地和生态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工作平台,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庄少勤指出,“《规划》的亮点在于,与以往相比,它不再是单纯地保护耕地,而是要通过整治规划土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人口城镇化率仍需进一步增加,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由目前的接近40%达到45%,实现1亿人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到城镇落户,新增建设土地面积需要增长3200多万亩。但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土地总量有限,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存在着分散、闲置等情况。

庄少勤强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大土地复垦和土地生态整治力度,要努力做到“快还旧账、不欠新账”。《规划》确定“十三五”规划期内要实现:确保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全国基本农田整治率达到60%。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取得积极成效,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有序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化城乡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等五大任务。《规划》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全国划分为9个土地整治区;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整治潜力等,划定11个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12个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和9个土地开发重点区域;提出10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

近期,高标准农田这个词频频出现在一系列中央政策中。

今年1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2017年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保护优化粮食产能。

紧接着,此次《规划》中也明确,“十三五”时期,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其中通过土地整治建成2.3亿~3.1亿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加大土地复垦和土地生态整治,复垦率达到45%以上,加强农田生态建设。

为何中央文件纷纷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与我国的耕地质量现状紧密相关。“近年来,农业生产保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质量呈现出‘三大’、‘三低’态势。”中国农科院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徐明岗说,“三大”是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面积大,“三低”是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基础地力低。整体看,我国农田基础地力贡献率平均约为50%,比欧美发达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

据调查,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西北地区耕地盐渍化、沙化问题突出。

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迫在眉睫。据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已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是4.03亿亩,投入资金5900多亿元。

而此次《规划》是在基本农田保护方面仍然不放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藏粮于地和节约优先战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另一方面,在保证基本农田质量和数量的同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土地整理的主要方式。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的是,拆旧地块和建新地块保证平衡,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做法。

撬动社会资本建“绿地”

土地整治的主要瓶颈是资金问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我国耕地质量保护现在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尽管每年财政投入不少,但由于中低产田比例较多,资金依旧缺乏。

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副司长刘键透露,据初步测算,要实现土地整治各项目标任务,至少需要1.7万亿元。

对于资金的来源,刘键指出: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可征收新增建设用地出让金和有偿使用费,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等可投入其中;二是补充耕地资金,由建设单位缴纳;三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资金,通过增减挂钩收入取得;四是土地复垦资金,由复垦义务人投资复垦,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由政府负责组织复垦或吸引社会投资。“土地整治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才可能胜任完成,未来必须要以财政作为杠杆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农业,集成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社会、政府以及金融等跨行业的优势力量,为土地整治和耕地保护注入动力。”李国祥说。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就强调,要以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融资模式,加大建设投入。到2020年,主体多元、充满活力的投融资体制基本形成,市场运作、专业高效的建管机制逐步建立。

与此同时,各个地方也在酝酿一系列鼓励政策,促进和规范土壤污染治理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并逐步将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

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强调,随着土地市场进一步的开放,社会资本的引入,还需要加强对于以租代征、以租代买的控制。严防一些地区打着开发的名义征地,搞商业开发。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