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时评 > 唱响教育均衡发展主旋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义务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而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报告对于城乡义务教育的提法,符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两免一补”是国家从2006年起全面推开的一项义务教育普惠政策,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一项基础工程。该政策首先从贫困地区的农村地区开始落实,经过逐步推进,分阶段扩展到全部农村和城市。到2016年,全国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实施“两免一补”,城市则实现了全部免除学杂费。而按照最新出台的政策,从今年春季学期起,中央财政开始落实对城市学生的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这标志着“两免一补“政策实现了城乡统一和全覆盖。
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意味着,今后在我国的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将享受同样的“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贴生活费”的政策。也就是说今年起,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每个学生背后的义务教育经费可以随着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地点迁移。
让每个孩子有学上,而且上学有保障已然不再是梦想。这项政策对于1300万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无疑是最大的福音。进城务工人员不用不再为义务教育的保障而犯愁,孩子们也可以放心的在随迁地上学了。更重要的免去了农民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符合我国目前推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同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是一项促进政策。但要想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支持。目前,我国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事实客观存在,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的地区与发达城市的办学差距存在鸿沟。不仅是基础办学条件等硬件设施的薄弱,师资力量、教学理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所以这些年,我国对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贫困的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对于这些地区的政策支持也在不断倾斜。在学校建设方面,从最困难的地区和条件最差的学校做起,加大力度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着力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已经大大缩小了城乡、校际差距。
此外,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国已经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全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达到8400多万人次。我国还将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这些对于义务教育外的支持是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有力补充,农村的孩子们在享受了同等的义务教育后不会没有学上,不会因为教学差距而不能上高中乃至重点大学,有利于我国教育公平。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的民生政策。办好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今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当成为教育工作主旋律。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