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观察 > 互联网消费维权进行时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近日,201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消费维权报告》出炉,快递、电商行业成为消费维权行为发生重灾区。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网购群体逐渐增多、微商渠道日趋壮大,伴随着的也是行业所存在的相关问题。随着“3·15”的到来,互联网消费维权也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收快递破损包装要注意
“郑重通知,所有外包装破损的包裹一律拒签!!!”
就在记者准备这期稿件时,做代购的刘女士用这条消息刷了好几条微信朋友圈。“包装坏了,东西漏了”,成为了刘女士最近很头疼的问题。与快递公司沟通,快递公司给出了让她加固包装的意见,并无其他。无奈之下,她只能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发好几条消息,以提醒自己的客户。
相信有不少消费者还曾遇到,快递并没有收到,但是物流显示已经签收。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快递人员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按照快递业服务标准,快递人员须与收件人取得联系。
为了减少小区物业室的负担,现在不少城市的一些小区安装了智能收件箱,快件放入收件箱后,系统直接短信提醒收件人。但也有相关规定,快递人员不能在未和收件人取得联系时,直接将快件放入收件箱。通常情况下应该获得收件人的授意,在其同意后再放入收件箱。
在近日出炉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消费维权报告》中,快递成为了投诉大户。随着网购的逐渐增多,快递业随之发展,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300亿件,同比增长53%,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在快递行业业务量迅速飙升的同时,用户投诉量也呈现上升趋势。
投诉的问题除了前文提到的物品损坏外,还有送货不及时、先签收再验货等,甚至还有假冒快递网站、虚假快递等。不少网民都接到过类似的电话,来电方称自己是某快递公司的客服人员,致电通知用户有快件没取且已经过期,需要拨打某电话进行查询,有些还会要求用户输入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或者缴纳一定费用重新发货。但实际上,这却是一种新型的诈骗方式。对于来路不明的快递电话,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网络购信用体系要建立
网购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最普遍的消费方式。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就表示,目前,我国有4.7亿网民参加网购,2016年全年网购营业额超过5万亿,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6%,对服务消费者、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张茅也透露,今年“3·15”将正式出《网购7日无理由退货办法》。
张茅坦言,网购存在着时空分隔、虚假宣传、先提价后降价、不正当竞争、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都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一切的法律法规都适合于网络交易。”他说,工商总局专门制定的网络购物退货办法、互联网广告监管办法、消保法等都适用于网商。3月15日出台的《网上购物7日无理由退货办法》,将使网购管理更加细化、更加具体。
当前阶段,张茅认为,网店、网络平台出现了问题,它们的信用要记录在案,第三方交易平台要负首要责任。“既然在你的平台上销售产品,出了问题,首先平台肯定要承认责任。这里要求对内部也有一个监管责任,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各个方面都要负起责任。”
针对打击假冒伪劣问题,张茅表示要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落实好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第三,加大惩戒力度。他认为,加大惩戒力度,最终是建立信用系统,如果这个企业没有信用了,就不是罚款100万、200万的问题了。
生鲜购冷链物流要跟上
在网购中,生鲜产品一直很多消费者喜欢选购的,但是近些年来,一些购买了生鲜产品收到之后却已经不新鲜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去年“3·15”,不少节目曝光的一些不法商家就为了节约成本,导致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
其实,一直以来生鲜电商除了物流的痛点外,此前行业的焦点一直在冷链问题上。包括顺丰优选在内一直未能打破行业困境,担忧的正是生鲜的难于存储上,包括物流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生鲜食品的变质。
据统计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已分别达到10%、26%、38%,这些数据相比同期有所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的95%相比,还远远落在后面,而冷链物流网络的不完善,在成为生鲜电商发展最大障碍的同时,同样也是一个机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说,生鲜类食品平均毛利在40%左右,且用户重复购买率高,未来三年到五年极有可能是下一个热门的电商品类,谁能够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物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觑,而冷链物流将是生鲜电商发展的助推器。
有营养专家称,其实食品电商也好,生鲜电商也罢,能得到用户的认可,其在配送以及食品安全上,必须是过关的,因为用户都是在用脚在投票。一旦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隐患,电商平台便可能前功尽弃。
行业专家表示,在生鲜电商领域,不管你是否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食品安全都是值得关注的。一家电商平台要想得到爆发式的发展,在运营中就必须提高对供应链食品质量的监管,尽可能地避免运营风险和安全问题等弊端。
二维码不是简单“扫一扫”
“您好,我现在正在自己创业,可以扫一扫二维码,对我支持一下吗?”在北京的地铁站里,随处可见这些创业者在寻求支持。一些市民会拿出手机“扫一扫”,但多数市民还是选择忽视。“现在骗子很多,我真的不太敢扫一扫,我的手机基本都会绑定一张信用卡,一张储蓄卡,一扫二维码,我的钱被盗了,怎么办?”不少市民的担心不无道理。
随着“扫一扫”的消费习惯成为日常,不法分子也瞅准机会利用二维码布下陷阱盗取钱财。
从去年年底开始,不少车主就曾遇到过此类骗局:自己的车上被贴了“违章停车单”,在这张电子打印的罚单上面还有二维码快速缴费通道,扫描之后,会进入支付转账页面,引导车主转账缴纳200元“违章罚款”。不过,这张“违章停车单”上既没有违章车辆的号牌,也没有违法时间、地点也违法行为等信息,只留了一个8位数的“警号”。
有报道显示,事实上,交警现场处罚违停车辆时,贴的是“违法停车告知单”,上面也没有所谓的“快速缴费二维码”。不法分子使用二维码生成器,将黑客病毒程序链接在二维码上,利用这些二维码,不法分子会将手机木马病毒植入被害人手机并自动提取相关信息,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手机号、银行卡号、密码等私人信息可能已经传到他人手中。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