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是改革主要目标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2月25日,由农民日报社主办的“宣传贯彻一号文件精神大会暨2017 三农 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推进等方面,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行了详细解读。
农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锋
当前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唐仁健用五句话概括:农产品开始多了、消费者胃口变了、国际农产品进口的冲击越来越大、外部经济的增速慢了、国家的钱少了。 “当前有一个 愉快的负担 ,就是粮食库存压力大,大体相当于一年的产量或者消费量,从来没有这样的形势,从来没有这样的库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压力。”唐仁健强调,虽然多总比少好,但优质农产品不够,有些农产品还需大量从国外进口。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这一阶段,消费者胃口变化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升级之快,是之前难以预测、难以想象的,“对优质、多样、个性农产品的追求是我们这个时期消费者的特点”。 2016年,在我国贸易顺差3.35万亿顺差的大背景下,农产品的贸易逆差有385亿。唐仁健强调,加入WTO以后,一方面会对激励创新、改善经营起到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农业、农村确实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冲击不可小视。此外,GDP增速放缓对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及工资增长的影响不言而喻。 唐仁健指出,这十几年农业发展的黄金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四减免四补贴”。“以前国家在三农投入上的增长每年基本保持在百分之十几,最高的时候达到了25%左右,但是去年只增加了4%多一些,而且还是靠扶贫投入增加43%来拉动的,其实 三农 面上很多投入是减少了。”当然,强农惠农的政策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在农业形势好、发展顺利的时候,需要一号文件来加强指引,在农业遇到矛盾、困难的情况下,更需要。 宏观经济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为什么单独提农业?唐仁健认为,是由农业的重要地位决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稳全局就稳。尽管其他领域也存在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但是农业遭遇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其广度和深度更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全局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不能成功,路子怎么走,还需要从三农领域探索、创新、积累经验。
农民增收先于保障有效供给
唐仁健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就是三个“以”。第一个“以”,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前讲保障有效供给,更多强调“量”;现在讲保障有效供给,强调的是“质”。而且,农民增收放在了保障有效供给的前头,如果农民不增收,就不能算成功。第二个“以”,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除了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这一物质性的需求之外,还要满足老百姓对农业观光休闲,对生态化、绿色化这类体验性、服务性的需求。第三个“以”,是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进三大调整:调优种养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优化区域布局;调好生产方式,突出一个“绿”字,遵循绿色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并且要突出一个“新”字,要给农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返乡创业、食品工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成长空间。 唐仁健强调,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个激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从而达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目的。其中激活要素,就是要优化现有资源要素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唤醒农村和城市的资源,推进农村的产权制度改革、三权分置。
一号文件新提出 “优势区”
今年一号文件尤其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建设,概括起来就是“三区、三园加一体”。“三区”是指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势区”是新提出来的,主要是指各地如何将土特产、小品种做成大产业、大品种。“优势区”不能搞太多,但标准要高。“三园”是指农业的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一体”是指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的田园综合体。 “这次中央一号文件见物也见人。”唐仁健表示,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很多关于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农村人才保障的内容,包括扶持新农人、新乡贤、“三乡”人才等等。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乡村建设规划、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把乡村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乡愁本身的内涵,跟乡村建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 关注农村改革制度
着重强调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相关的三个问题。 第一,是农村改革制度。三权分置作为一个重大的创新,是时代要求,中央的要求。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流转的前提是不得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得影响家庭承包的机制,不得改变融资和土地的承包关系,这个底线必须牢牢把握。 第二,是规模经营问题。规模经营与三权分置高度相关,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进行规模经营是适度规模,是现有规模的10-15倍。从收入角度和效益角度讲,所谓的适度,就是从事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农民,他的收入能够达到或者超过从事非农产业的非农就业人员。 土地规模经营解决的是谁来种地,服务规模经营着眼于解决地怎么样种好。任何时候规模经营都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条件和农业机械化的程度。要适应条件的改变,绝不要以所谓的规模越大越好、比例越高越好为衡量成功的标志。 新型经营主体要秉承发展的新理念,第一是要融合发展。其次是要秉承开放发展,没有开放,新型经营主体不可能茁壮成长。最后,要秉承一个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发展过程中不论是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包括合作社普通农民的组合,都有一个利益共享,要让农民在里边有获得感。 第三,就是准确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含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意义重大。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可以寻找到更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么个路径,使理论构建、理论设想更加地丰满,更加地富有智慧。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双重经营的架构。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关注的重点:一是成员的界定问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边界清晰、权能完整、运转流畅、保护严格的产权制度,要形成一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有效营运的机制,要构建一个与党组织、成员委员会制度组织和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农村、乡村传统的股权架构。二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时间表。去年年底,中央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意见》,里边明确提出两个时间点。第一个是用3年时间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的清查资产。第二个是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全部改革,这是习总书记明确提出的,必须通过试点推进来实现。
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围绕推进改革主线加快培育农民增收
破解农民增收的难题,就是要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加快培育农民增收的新的动能,这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全面的部署。中央一号文件可以把它概括为“四个调”: 第一,调优。要优化农产品产品结构和农业的产业结构,要推进农业的提质增效。第二,调绿。要推行绿色的生产方式,增强农业科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三,调新。大力发展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第四,调顺。关键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这几年,外出的农民工、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和企业主返乡创业的热潮正在悄然地兴起。农村的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非常地迅猛,正在为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繁荣注入前所未有的新的动能。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的发展来讲,我们提出要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成为市民休息旅游新的去处,成为传承农耕文明的新的载体。
需要从战略层面提高对新产业、新业态、下乡返乡创业的认识。第一点,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和返乡、下乡创业,可以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调好、调优、调顺农业的结构,要提升农业的价值链、产业链。第二点,可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第三点,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包括返乡、下乡的创业,可以增进农村社会的治理。
(原标题: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是改革主要目标——唐仁健在2017“三农”发展大会上解读一号文件)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