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民生 > 民生之水“润”苍生

民生之水“润”苍生

  • 2017-03-22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水利兴,则仓廪实、农业稳、民安居。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民生事业的方方面面。

群众吃上“小康水”

“闫家山、闫家山,吃水更比吃油难,姑娘不嫁闫家山,就怕嫁来把水担……”一曲民谣,唱出了闫家山群众吃水的艰辛。

记者采访的当日,正赶上杨河乡闫家山村民吕双录家过喜事,他高兴地说“如今的闫家山,自来水接到灶台边,热水器接到洗澡间,这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

两句来自老百姓朴实的话语,却折射出了武山县乡村接通自来水后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武山县坚持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深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干给一届看。到2016年底,全县有15个乡镇的41万多农村人口和90多所学校师生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如今,行走在武山大地,一座座新建的水厂,将一股股甘甜的自来水通过输水管网翻山钻沟,输送到干涸的村庄农户,一张张笑脸透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大山深处的山泉水、渭河沿岸的机井水,如何按照规划设计输送到居住在山沟粱峁的农户家中,是考验每一位施工技术人员的难题。从杨河水厂远距离跨乡镇引水工程、咀头乡宋坡村7公里长的倒虹吸管道工程到马力北堡650米高扬程泵站供水工程、以及管线过长形成的气阻、高寒阴湿区输水管道冬季保暖防冻等问题都在检阅着每一位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他们凭着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每天坚守在工地上,测量、计算、复核,无数遍的重复工作,都在锤炼着每一位水利人。

2011年,总投资7420万元的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工建设。按施工设计,在武山县杨河乡、沿安乡、温泉镇、龙台镇、四门镇、城关镇和洛门镇等7乡镇的130个行政村、埋设各类输水管线976.3公里,解决山区1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在工程建设初期,四门镇硬弯村张大爷看到一队人拿着仪器测量,老人好奇的问你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是水务局修自来水的,要把南河水引上山,让家家户户吃上自来水,老人直摇头”,然后说、“年青人、别哄俺老汉了,杨河我去过,20里的路程,水在低处流,怎么能引到这北山上?我不信!”

2013年,被誉为武山县“南水北调”的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在这座现代化的自来水厂,通过引水枢纽工程节流,原来略带浑浊的溪水进入“车间”,经絮凝、气浮、沉淀、过滤、加氯等多道工序处理后分三路提灌上山,输水管网翻山钻沟,将甜水送入千家万户,南部7个乡镇的10万农民坐在家中喝上自来水。通水当天,硬弯村张大爷亲手扭开水龙头,看着哗哗流淌的自来水时,连声说,“党的政策就是好,我们和城里人一样,吃上了自来水”。

同年7月,武山县被列入全省利用国开行贷款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七个试点县之一,计划用两年时间建设饮水工程23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6.85万人,全县实现农村饮水安全行政村全覆盖。

然而,实施的西南部、咀头扩网、鸳鸯费家山、榆盘片区等饮水工程,大多地形地貌复杂、水源偏远、输配水管线长且实施难度大,实施的工程已打破地域界限,远距离、跨乡镇引水,面临的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海拔1900多米的高楼镇常坪村,当地地质结构为基岩地带,距离最近的马跛2号高位水池要翻山跨沟10公里、水位高差达450多米,采用钢管引水费用严重超出工程预算,管槽埋深又无法保障。经过技术人员优化施工方案,先后六次深入当地勘察地形、寻找水源、测流量,最后确定在村外3公里截留两处山泉水,经过集蓄、沉淀后输送至高位蓄水池,建成自流到农户的单村饮水工程。去年5月,常坪村82户群众全部吃上甘甜的自来水。

榆盘镇四寺湾、单家湾,马力镇暖水、山丹镇崔山等20个平均海拔超过2100米的村庄,是全县饮水安全工程实施难度最大的贫困村。为了让这些边远高山区群众吃上安全水,县上经过认真调研、多方论证,提出了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的办法,新建高扬程泵站、架设悬空管道等措施用于解决贫困自然村饮水安全问题。

单家湾村通水当天,全村群众像过节一样,家家户户响鞭炮迎接通水。当甘甜清冽的自来水从水龙头中喷涌而出时,63岁的管大妈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说“山沟里背水的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接上自来水好比养了一个孝顺的儿子”。有一位叫梁改儿的妇女说,“担水、背水让我们女人吃尽了苦头,我投赞成票。党的政策就是好,陡坡地变成水平梯田、羊肠小道变成水泥路、再把自来水接到灶台上,那才叫个幸福”。

高效节水促增收

“开渠引水顺民意,双联工作结硕果”,2015年冬季,武山县车家岸灌渠维修改造后迎来首次灌溉。随着启闭机电闸的开启,8吨重的泄水闸缓缓闭合,渠道进水闸随之打开,滔滔不绝的渭河水已顺从人们的意愿,以每秒1.1立方米的流速奔流而下,通过邱家峡680米渠道箱涵和1公里明渠后,从渭河南岸车家川段穿越横跨渭河160米的吊管,进入渭河南北两岸的主干渠一路欢歌,灌溉下游2万多亩良田蔬菜。

为了让农田水利项目惠及更多群众,武山县把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解决干旱山区灌溉难题、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点,率先在全县土地流转大户种植区和蔬菜产业园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先后在马力北顺、山丹周庄、洛门大南河、东梁灌区建成滴灌、喷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6.93万亩。其中在洛门镇牟坪矮化密植苹果园、咀头张沟樱桃园、鸳鸯镇朱家山花椒滴灌、桦林镇高崖村金银花滴灌和滩歌镇代沟村核桃滴灌等5处“五小水利”工程,建成山区节水灌溉面积8700多亩。

同时,还对北顺、东顺、南河、东梁、车岸、榜沙6条万亩灌渠和10条千亩渠道进行节水改造。灌区群众高兴地说:“修一条渠道如同建了一所银行,富了一方百姓”。如今,灌区蔬菜种植面积由改造前的20%增长到98%。

榜沙灌区北顺村的黄瓜因其品质好、产量高买上了好价钱,每一座大棚实际增收了500至1500元。村民洪双林说,“过去采用大水漫灌,由于水源不稳定,每次灌溉要请人沿渠巡水,劳动效率低,成本非常高。现在好了,水利部门把高效节水滴灌工程安装到了地头,只要电动开关一扭,水就自动从管子里流了出来,灌溉时不仅省工、省水、省时、同时连肥料都浇到黄瓜秧根部,节水灌溉真的太好了”。

这些遵循群众需求,精准施策的水利工程,已成为最受群众欢迎,能给群众创造财富的民生工程。周庄西瓜因其皮薄瓤厚糖分高,成为享誉陇上果蔬佳品;车岸韭菜、南河蒜苗、下康水萝卜等产自不同区域的26种蔬菜,被农业部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给农民带来丰厚的收入。

灌溉设施的升级改造,促进了传统蔬菜种植业的变革,灌溉保障措施的落实,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有效推进了灌区种植结构的转变,由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变为蔬菜种植,由一茬种植变为多茬种植,实现了土地常年不闲、蔬菜四季有鲜。据统计,渠道改造后,农民灌溉支出由改造前的每亩150元减少到40元,灌区内人均纯收入由改造前1300元增加到4200元,水的利用效率由0.4立方提高到0.65立方。

河道整治常态化

山川秀美关键在水、建设美丽乡村关键也在水。去年3月,大南河经过清障疏浚、清理垃圾,平复河滩地、关闭采砂场等综合治理,将近6公里河道内河水清澈见底,河岸整洁顺畅,成为全县河道综合治理的样板工程。

如今,大南河在春日阳光的折射下,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昔日河流沿岸的采砂场已不见踪影,两岸银光闪闪的蔬菜大棚,田间大片的油菜花发出的阵阵清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图。正在引水灌溉蔬菜的汪大爷说,“拆除洗砂设备,清理河道垃圾、填平砂坑,恢复了河道本来面目,我们拍手称快”。

眼前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武山县水务局干部用他们的智慧与辛劳,换得了渭河两岸的宁静与平坦。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先后两次深入大南河监督检查,对大南河流域生态治理恢复给予高度评价。

水是武山县发展的宝贵资源,渭河及其五大支流是养育武山人民的母亲河,但与之不相协调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河道内乱采乱挖、圈河占地、乱倒垃圾,成为美丽武山“脸上”的一个污点,严重影响了群众生活质量,成为沿岸群众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之一。

针对存在的问题,武山县委、县政府在河道整治工作中动真格、求实效,坚持问题不解决不罢休,成效不明显不收兵的原则,采取全面整治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日常督查与集中专项打击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县渭河及其五大支流河道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原有砂场的规模、生产能力、机械进行了全面梳理登记,建立了台账。采取巡回督促检查、组装车辆深入河流沿岸宣传政策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全面整治河道采砂环境。并采取联合执法、督导检查等有效措施,对渭河及其榜沙河、山丹河、大南河、漳河流域内存在的非法采砂、违规采砂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同时,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督促砂厂认真清理回填采砂机坑和因采砂形成的废渣弃料,保证河道行洪安全畅通;建立“一周一巡查、十天一整改”的办法,确保河道管理工作实现常态化。

整治期间,各部门、乡镇密切配合,联合执法,各负其责。水行政执法部门向采砂业主发放停业整治通知书和依法限期拆除通知书。在重要路段、渭河沿岸和各砂厂悬挂宣传横幅,书写固定标语,制作安全警示牌,发放宣传资料。同时抽调40多名执法人员,按照划片包干,现场蹲点指导的办法,督促各采砂场按照区域划分,集中时间、集中机械、集中人员,对河道内的垃圾、淤泥及废弃堆积物予以清除,对采砂形成的砂坑进行彻底平整,恢复河床原貌。将原有砂子移出河道堆放成梯形,用绿色网布遮盖,保证河岸、河道环境整洁美观不扬尘。

今年,武山县委、县政府再次作出了加大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决策部署,提出了河道管理常态化的要求,将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各项措施、不断巩固提升现有的治理成果,努力实现全县河道“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水生态文明目标。

水利建设一头连着基本民生,一头连着未来发展”。站在新起点上,武山县将准确把握水利事业发展新机遇、新形势、新要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保障水安全基本思路,为构建富裕武山、人文武山、和谐武山、魅力武山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民生之水“润”苍生

甘肃武山县四门镇兰屲新村群众吃上了安全卫生的放心水。周维平摄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