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财经 > 大米价格稳定局面或被打破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本报讯记者魏桥报道今年以来,大米市场的行情始终难有好转。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1月份至今,全国主产区米厂平均开机率均不足一半,仅徘徊在20%~40%左右,且大米加工量同比下滑至少三分之一。
如此低的加工量,与需求量的下滑密切相关。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米口粮消费的替代品,如肉、蛋、奶、蔬菜、水果、杂粮等消费量逐年增加。截至2016/17年度,我国大米总需求预计仅1.92亿吨,其中口粮消费量预计1.62亿吨,将同比下滑1.48%。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晓珊表示,尽管当前我国大米市场下游需求十分清淡,但价格总体上呈现出稳定且涨跌两难的态势。
“在米厂开工率较低情况下,各大主产区市场余粮已出现紧缺。不过,因为国储中晚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拍卖在即,市场上担忧国储粮拍卖底价下调带来的风险,观望心态较浓厚。”陈晓珊进一步分析称。
而在国内大米市场需求较低迷的行情下,大米出口量却出现了好转。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我国大米出口量总计达20.4万吨左右,同比增长397%;一季度大米进口量为86.3万吨左右,同比减少3.25%。
在此前,我国大米贸易逆差现象十分突出。从2012年开始,我国大米的进口量出现激增,2012~2016年我国每年的大米进口量为225~353万吨左右,大米出口量只有19~47万吨左右。“进出口格局的变化,主要得益于2017年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全面下调。”陈晓珊指出,今年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30元、136元和150元,同比分别调整30元、20元、50元。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引导着国内大米市场价格的下滑,也使得国内外米价价差缩小、进出口市场发生变化。
据悉,当前市场上对后期国储粮拍卖底价将降低的猜测较多,加之在大米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下,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我国大米价格整体上将呈现偏弱走势。
在陈晓珊看来,若今年国储粮拍卖底价实现下调,那么国内普通稻米价格将受低价陈粮冲击随之下滑,处于低位徘徊;而优质稻米虽然余粮紧缺、国储粮冲击力度有限,但也将受到整体市场拖累处于僵持稳定状态。“今年市场主体还普遍关心超期粮是否会继续拍卖。”陈晓珊强调,去年的低价超期粮对稻米市场冲击较大,若继续拍卖低价超期粮,预计今年上半年国内除长粒香、黄华占等少数优质品种或均面临下行压力。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