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财经 > 中晚稻首拍难解企业之“渴”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临储中晚稻拍卖比市场预期晚了近一个半月时间,终于在5月17日迎来了首拍。据了解,5月17日,国家共计向市场投放稻谷300万吨,其中早籼稻100万吨,中晚籼稻和粳稻各100万吨。
但此次拍卖成交结果并不理想,其中早籼稻拍卖累计成交7.92万吨,成交率持续偏低;中晚籼稻实际成交9.67万吨,成交率为9.43%,平均价为2831元/吨;粳稻实际成交2万吨,成交率仅为1.99%,最低价为3070元/吨,且成交主要为2016年产粳稻。
对于这样的拍卖结果,易达研究院稻米研究员张露感慨道,拍卖不理想并不是因为不缺粮,而是因为拍卖底价过高。当前轮换出库的中晚粳稻,东北地区最高价为1.48元/斤,江苏地区由于粮源紧缺已从4月份的1.32元/斤涨至1.5元/斤左右。”“尽管如此,3070元/吨的起拍价也要比当前市场流通粮源最高价高出70元/吨。如果再加上出库费等其他费用,实际成交价格将达3200元/吨。”张璐强调。
据了解,今年中晚稻的起拍价格全国统一,而去年则是考虑各省实际情况制订了不同的起拍底价。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已下调,但拍卖底价仍按照前期的托市价格制定,拍卖效果不理想也在预料之中。“如果后期中晚稻拍卖底价能出现下调,成交情况或将出现好转,但从早稻的拍卖情况看,底价下调概率并不大。”张露进一步分析指出,早稻拍卖已进行了10多轮,即便经常出现流拍现象,但拍卖底价也未曾改变。“对于中晚稻而言,5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期。”张露指出,当前湖南、湖北以及江西地区的中晚籼稻粮源基本上已见底,如果拍卖的质量和价格都符合企业所需条件,其成交量应该还不错。“尤其是江苏地区一些企业本希望借助此次拍卖补充粮源,但较高的起拍底价,让许多人失去了拍卖信心。”
此外,由于中晚粳稻粮源的分布不均,南方地区粮源紧缺现象会依然存在,而粮源充足的东北地区受多方因素影响售粮进度会依旧缓慢。据了解,去年冬季新粮上市时,东北地区铁路运输较紧张,许多粳稻未及时运到南方销区,而江苏地区的粮源成为主要替代粮源,被运往南方各地区。加之去年托市收购期间,江苏地区市场收购价格远低于东北地区,其部分粮源又“北上”到达东北地区一些大米企业手中。
由此,张露预计,若后期中晚稻拍卖底价未出现下调,则对当前市场价格影响并不大,特别江苏地区的中晚稻市场价格仍会维持高位运行。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