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政策 > 多点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要求。国家在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和信贷担保等方面给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的支持。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内容:
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返乡涉农创业者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解读: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所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
“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技能。“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职业化是农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再过10到20年,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
此次惠农政策将培养重点放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返乡涉农创业者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身上,是希望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发挥带头作用和榜样力量。吸引“新农”、提升“老农”、储备“知农”是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手段。当前,一批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正成为创业创新的沃土,工商资本的进入,“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业态催生一批新农人,一批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及农业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新产业,有力促进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总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他们将传统农民从土地里解脱出来,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随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壮大,他们必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能力建设
内容:
以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示范家庭农场为扶持对象,支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等能力。
解读: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首要载体。
相对于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对市场信息把握的敏感度以及科技创新和推广的能力更强,能够根据供需变化及市场价格变化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引入新的科技成果,开展标准化生产,向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增绿。所以将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示范家庭农场为重点扶持对象,设定“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为扶持的先决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体现。
相对于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托管、入股、代耕代种等形式扩大经营面积和服务面积,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的要素配置,通过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并通过合作制、合同制、联合制等多种组织制度创新,与农民形成合作经营、“公司+农户经营”、“互联网+农户经营”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经营模式,创新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成为引领、带动农民增收的排头兵。
但是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都有一个适度规模问题,不是规模愈大愈好,而是要加强这些经营主体的能力建设。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为前提的新型经营主体要加大力度支持,不断扩大试行试点范围,同时提高现有经营主体的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等能力,让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内容:
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省级信贷担保机构向市县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尽快建立担保机构,实现实质性运营。重点服务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小微企业,聚焦粮食生产、畜牧水产养殖、优势特色产业、农村新业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装备设施、绿色生产和农业标准化等关键环节,提供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的信贷担保服务。
解读: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大好事大实事。
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提高支农政策效能的重大举措。加快健全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完善运营管理机制,扩大涉农担保贷款业务规模,撬动更多金融资金投向农业农村,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印发的《关于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明确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财政支持政策包括统筹安排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担保费用补助政策、实施担保业务奖补政策、落实现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通知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政策性支持、市场化运作、专注农业、独立运营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财政撬动金融支农的一项重大机制创新。在推进省级农担公司组建和运营过程中,各省要准确把握农业信贷担保的政策性定位,确保农业信贷担保贴农、为农、惠农,不脱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深化农村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三点建议:一是让体系尽快沉下去。二是尽快让业务多起来。创新机制,对接新型经营主体直报平台,加快开发适合农民特别规模经营主体需求的担保产品和服务模式。三是把监督评价抓起来。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让信贷担保体系更好地服务重大农业项目任务,更好地为农业所用。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