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时评 >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盘活全产业链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盘活全产业链

  • 2017-06-01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2016年,我国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不再进行玉米临时收储,而是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建立了“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这一制度改革使玉米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是在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背景下,国家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推动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从实施一年多的实践情况看,这一改革破解了玉米产业的困境,从根本上激活了玉米全产业链。

从上游原材料环节看,玉米价格回归到相对合理水平。从2007年开始在东北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以来,由于临储价格只涨不跌,形成了玉米在每年大丰收、库存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却在不断上涨的奇怪局面。特别是国内外玉米价格存在严重倒挂现象,2015年美国2号玉米价格到广东港的价格约合每吨1493元,比当时国产玉米价格便宜近1000元。因此,大量的进口玉米以及大麦、高粱等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的激增,进一步对国内玉米市场形成较大冲击。本次改革使得玉米价格回归到相对合理水平,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的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国内玉米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东北玉米运抵南方港口与进口玉米完税价基本持平,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明显减少。2016年,我国玉米进口量比2015年减少156.2万吨,降幅达33%,大麦、高粱等玉米替代品进口量减少1515万吨,降幅达40.4%。同时,地区间、品种间、品质间的合理价差开始逐步形成,价格信号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玉米种植不能再只追求产量,更要重视品质如何。2016年玉米调减面积超过3000万亩,为近13年来首次减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同时,为保障种植玉米的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政府在玉米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又给予了适当的政府补贴,确保了种植农户的基本收益。

从中游玉米加工环节看,玉米深加工产业迅速恢复发展。玉米的最主要深加工产品是玉米淀粉、酒精和饲料,一吨玉米大约可以生产0.7吨玉米淀粉或0.3吨乙醇,不同品质的玉米产出量也有所不同。2007年,针对玉米深加工业过度发展,加工能力盲目扩张,新建、扩建项目产能增长大幅超过玉米产量增长速度的问题,相关部门曾发文要求加强对玉米深加工项目的把关管理。随着本轮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推进,国家加大了对于玉米深加工产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随着玉米价格回到相对合理水平,深加工企业成本降低,上下游价格关系逐渐理顺,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持续回升,产能不断扩大。中国淀粉工业协会2017年4月发布的《2016中国玉米市场和淀粉行业年度分析及预测报告》指出,我国玉米淀粉行业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16年产量达到2259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了10.1%,整体行业开工率也超过70%,预计饲料及深加工玉米消费未来还有1800万吨的增长空间,2017-2018年玉米加工产能将新增一千万吨以上。

从下游养殖环节看,养殖的饲料成本不断下降。目前,畜禽配合饲料原料中最主要的原粮是玉米和豆粕,其中,玉米用量大约占65%,豆粕用量大约占20%,玉米在整个原料总成本中的比重约占50%。而饲料又占整个养殖成本的60%~70%,因此,玉米价格行情一直是养殖业与畜禽产品价格起伏涨落的风向标。随着玉米价格的大幅下跌,养殖饲料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从而使得生猪、鸡等家禽养殖的成本也下降明显。农业部公布的《2017年4月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大宗农产品)》显示,猪肉和生猪已连续3个月下跌,4月份猪肉集市均价每公斤26.59元,同比跌11.9%;生猪集市均价每公斤16.00元,同比跌19.4%。猪粮比价由2017年1月第4周的9.76:1下降至4月第4周的8.37:1,居民生活成本也随之降低。

总之,以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为代表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开了一个好头。通过此次改革,玉米市场上下游价格关系逐步理顺,盘活了上下游全产业链,提升了国内玉米的竞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为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改革形成了良好示范,积累了宝贵经验。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