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文化 > 《中国民主:轨迹与走向(1978—2020)》发布

《中国民主:轨迹与走向(1978—2020)》发布

  • 2015-12-21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主:轨迹与走向(1978—2020)》等4部新书于近日在京发布,业内专家认为这些系统化研究将中国的民主理论研究推上了一个新层次。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4部新著,分别是杨光斌等著的《中国民主:轨迹与走向(1978—2020)》、杨光斌著《观念的民主与实践的民主:比较历史视野下的民主与国家治理》、曾毅著《政体新论:破解民主—非民主二元政体观的迷思》、张飞岸著《被自由消解的民主:民主化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说,这4本书同时出版发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仅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了4本有份量的新书,也是学术界推出的有关民主理论研究方面丰硕的理论成果。

《中国民主:轨迹与走向》一书指出,中国的民主观已发生了“巨变”,从单向度的选举论演变为民主形式多元化的多维度论。在实践形式上,而自1978年至今,每10年都有主导性的民主形式出现:选举民主、村民自治、参与式民主、协商民主,这一变迁也昭示了民主对于中国政治的重要性及中国政治内在的民主性,未来中国人所追求的必然是“可治理的民主”,即国家有能力、权力有边界、权力受约束。

《观念的民主与实践的民主:比较历史视野下的民主与国家治理》则认为关于民主观念的简单化认识已经让多国陷入泥潭而难以自拔,所以其从观念和实践2个层面致力于发掘民主的“新常识”:民主是国家建设中的“时序性”政治,时间点和次序错位了,“公共之善”就会变成民主的灾难。本书鲜明地指出,民主的条件比民主本身更重要。法治和自由都是民主的“历时性条件”,缺少这些条件则无法搞好民主;好民主还需要宗教、种族、平等化社会结构等同质化条件,否则“文明的冲突”表现为民主的冲突等。在比较发展中大国的民主政体后,提出中国应该实施相对于西式“党争民主”的“可治理的民主”。

《政体新论:破解民主—非民主二元政体观的迷思》从政治科学史角度,由政治科学方法论的纵向谱系,系统梳理旧制度主义的政体观、行为主义革命下意识形态化的二元对立的政体观,以及历史制度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新政体观,发现二元对立的政体观只不过是冷战时期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产物,而其他“主义”讲究的都是包容性的混合政体观。这种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对于认识现实有着“解放”的价值。

《被自由消解的民主:民主化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则尖锐地指出了现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自由民主模式缺乏社会民主利益再分配的公正、平等因素,排除了广大民众的政治参与。本书致力于解构自由民主理论,塑造了比“自由民主”更适合推广的“社会民主”理想,即通过民主达到国家的善治,通过民主达到人人幸福的生活。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