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鹤壁机械化麦收——但闻轰鸣不见人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6月7日,在河南浚县中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麦田里,收割机在收获小麦。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据新华社郑州6月8日电 (记者 孙志平 宋晓东)“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每逢“焦麦炸豆”的麦收时节,都是农民最忙的日子,与天抢时,龙口夺粮。记者来到河南中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5万亩的麦田里,除了联合收割机隆隆的轰鸣外,几乎看不到一个农民。
两人多高、7米多宽,乍一看像科幻电影里的变形金刚“大黄蜂”,这个正在麦田里作业的“大块头”,就是中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麦收使用的纽荷兰联合收割机。中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夏”生产小组组长车同付介绍,目前农业示范园区共有3台“大黄蜂”,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联合收割机,平均每台每天可收割600亩小麦,是普通收割机工作效率的10倍以上。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大黄蜂”在前面引路,后面紧跟着秸秆打捆机、精良播种机,这些“变形金刚”们只要沿着麦地走过一遍,连收获带播种同时完成,不再需要任何额外的人力劳动。
“目前,整个示范园区有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各类农业机械设备40多台,麦收时只需要40多名农机手,不到10天就能完成5万多亩地全部的收获播种,这在以前,需要上百人没日没夜连收20天才能干完。”车同付说。
“大黄蜂”开进麦地,不仅提高了麦收的生产效率,减少了用工量,通过高水平技术装备,还有效降低了麦收过程中的粮食损耗,节约了生产成本。中鹤相关负责人陈志明介绍,传统收割机收割小麦,平均一亩地粮食损耗在70斤到80斤,使用“大黄蜂”粮食收获率高达99%以上,有效避免了浪费。此外,“大黄蜂”平均每亩作业油耗较普通收割机少100元左右,仅此一项就降低成本开支600万元。
过去麦收,农民挥镰割麦,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农业机械化收割已经成为常态。据河南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三夏”期间,河南省将组织410万台农业机械投入生产,确保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8%左右,玉米机播率保持在92%以上。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从种到管,从收到卖,轰隆隆的机械早已在悄然间改变了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书写着麦田里的新传奇。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