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时评 > 创新财政支农 实现全面小康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贫攻坚是我国正在进行、乃至一段时期且必须完成的大事。最近,中央财政又放“大招”,用1200亿元的资金扶持推动这两件大事的开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文通知地方财政部门,建议在2017年债务限额内安排不少于1200亿元,由地方政府统筹支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贫攻坚。
今年的1号文件提出了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并提出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因此,此次发布重大利好的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确保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这也意味着财政支农政策和资金投入方式迎来更大力度改革,也将以更精准的投入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
推进中央一号文件落实,当然离不开财政“真金白银”的投入。两个“600亿元”不是小数目,足以看出国家对于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但这两个“600亿元”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是各界关心的问题。
从近些年我国财政支农的政策导向看,中央财政的资金总是用于农业农村的重点领域。
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节水这两项工作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因此,建议地方安排不少于600亿元债务资金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节水两项工作。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让我国农业有效的完成从量向质的转变。将300亿元债务用于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并不是盲目投入资金,关键在于调整在重点领域。目的是发展地方的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各地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提档升级。用这些资金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为特色产业发展铺路,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而最终的目的是让农民创新创业,从而发家致富。
再看另外300亿元将用在农业节水这项工作上,其目的显而易见。因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不均、用水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濒临水危机的边缘。而我国农业又是用水的大户,农业用水粗放等问题造成农业水资源缺口巨大,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也正因为如此,才建议将300亿元用于农业节水上,这是紧迫问题。
1200亿元,一半要解决的是农业发展的问题,而另一半要解决的是农村发展落后的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句民谚道出了我国扶贫攻坚任务的精髓。我国能否建成小康社会,是否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关键还是要盯住农村。“老乡”在农村,脱贫攻坚的战场主要在农村。而目前我国的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剩余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度越来越大。为拓宽扶贫资金来源,中央财政2017年增加安排200亿元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达到861亿元,但还是不够。在优化支出结构的基础上,此次通知建议地方安排不少于600亿元债务资金支持脱贫攻坚,促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这是“授人以渔”之举,为脱贫攻坚开拓更加宽广的道路。
当然,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需要符合国情和地方情况,更需要积极的落实。虽然此次通知是建议利用地方政府债务额度来支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贫攻坚,但各地还是要认清形势,将建议落实到实处。更应该强化政府债务项目管理,加强债务资金监管,发挥好政府债务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更好的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