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人物 > 冷雾山上的致富梦——记湖北英山县自主创业贫困党员汪仁才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新农村商报网讯(通讯员 李琼 彭稳 毕朝晖)在湖北英山县孔家坊乡棕树湾村九组海拔600多米的大山之巅,63岁的党员贫困户汪仁才自强自立、艰苦创业,在高山上办起了家庭养殖场,养牛、养羊、养鸡,正在走向脱贫致富路,也带动了村里其他贫困户找到谋生的门路,在四邻八乡传为佳话。
找到汪仁才真不容易,从县城出发驱车几十分钟到棕树湾村部,再借一部摩托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跑一、二十分钟。再后面就是土路了,时不时还得下车推着走,中途有几次还得同伴推车帮忙过沟坎。好不容易来到汪仁才家,他正准备出门放牛。黝黑的脸膛、憨厚的笑容、朴实的衣着,一副地地道道山区农民的模样,很难想象,今年63岁的他在大山上生活了63年。
人穷,不能穷志
汪仁才告诉我们,“过去的日子是这样过的,种点田糊个肚儿圆,养鸡生蛋买油盐,养个猪就是过个年,那时候生活困难很伤心,存款折卡什么的我没见过,因为我这个地方太穷了。”
从年轻小伙子到头发稀白,无论是赡养老人,还是供孩子读书,汪仁才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在他眼里,吃了上顿不愁下顿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汪仁才说,“从83年责任制到户,集体分给我家一头牛,一直往前养。家里6个人过日子,3个孩子(两个侄子)都在读书,我根本就不能再发展,所以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往日养牛,一年卖一个,糊下当年的生活。虽说我养了20多年的牛,但是没有富起来,但是我一直坚持没有放弃。”
汪仁才家现在只有他和老伴,因为住在大山上儿子找不到媳妇,后来只好上门入赘,两个侄子也先后结婚成家。现在,年纪大了,老婆身体不好,只得守着家。
汪仁才养殖的黄牛。
随着精准扶贫的实施,汪仁才在县教育局驻棕树湾村工作队队长彭意等人的鼓励和支持下,他的思路在发生变化。他说自己是一名老党员,乡里、村里的学习他从不缺席,尽管家里忙,路途远还不好走。他认为脱贫致富关键要自己,党和政府主要是出台政策支持,自己必须不等不靠不要,否则谁也帮不了自己。于是,他结合山里的实际情况,决定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
跟随着汪仁才的脚步,我们来到他所说的“养牛基地”。放眼望去,成片成片的草山苍翠欲滴,膘肥体健的黄牛或站立、或卧着,在悠闲地啃着青草,随着牛头的摆动,脖项上的牛铃声声,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村牧歌图。看到如此景象,我们方才明白,原来,汪仁才是利用了高山上的天然牧场,开始了他新一轮的养牛事业。随后,我们还看到一大片翠绿欲滴的油茶园,油茶树已经挂满油茶籽,丰收在望。
没路,路就在脚下
山里穷。除了青山就是黄土,政策要求封山育林不能砍树,黄土也卖不了钱。汪仁才就死死盯住养牛,他说这才是自己的“金饭碗”。
说起养牛,汪仁才可谓是煞费苦心,除了平时放牛、做农活之外,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养牛上。
“山上养牛和山下养牛不一样,山下养牛要割草喂养。我这山上,是天然养牛,日夜都在山上放着,一般不用赶回家。我的牛,到了下半年销售‘俏’的很。”汪仁才自信满满。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了解情况后,为他送去了党的政策和致富信息,鼓励他大力发展产业,早日走上致富路。
汪仁才细说他养牛的路子。2015年,他原本只有一头牛,通过当地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他决定了养牛的思路。思路确定后,他迅速扩大养殖规模,从一头黄牛到两、三头,一年一变。现在,他的小黄牛达到12头,一直是滚雪球式发展。去年,他还卖了两头牛,共计卖得2.4万元,初次收获甜头。
汪仁才养殖的黑山羊。
养牛是他的主项,他家还养了十几只羊,每年卖几只养家糊口。在面前的水塘里,放眼望去,水面上星星点点,他家的鸭子、鹅自由自在的嬉戏。
看到这些,我们都知道汪仁才脱贫致富已经不远了。
致富,就得一起干
致富不忘乡亲。找到致富门路的汪仁才也希望把自己的养牛技术教给其他的贫困户,形成带动效应。
汪仁才比较健谈,“我长期养牛,算是有一定的养牛经验。现在我组的饶双林,他过去在外面打工,夫妻两人没搞到什么钱,回来还是原驴子磨原面,我就邀他一起养牛。”汪仁才嘴里谈到的饶双林,也是村里的贫困户,由于父母留下的债务和孩子读书,家里一直都是举债度日。汪仁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在他的带动下,饶双林也开始养牛。
饶双林告诉我们汪仁才帮助他的经历,“原先在外面打几年工没赚到钱,自己没什么手艺,以前养牛没养过,回来也没养过牛,我细表叔汪仁才说指导我,我就想试试,他经常教怎样防病、怎样养、怎样除虫和怎样搞牛的卫生。”
就这样,得益于身体力壮肯干、吃苦耐劳敢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饶双林家的日子也慢慢好转起来了。
“去年牛、羊大概卖了3万块钱。还存栏11头牛,今年打算继续发展6头牛。”饶双林说。
汪仁才(左三)在接受采访。
现在,饶双林养牛基本上了路,脱贫也基本没问题。从饶双林的身上,汪仁才看到了互帮互助结出了果子,他也是喜笑颜开。
发了牛财的汪仁才没有忘根,他深知,小产业也能够带来大效益。只有不断的激活他这个“小细胞”的作用,才能凝聚更多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大能量”。
对于精准扶贫这些年来的变化,汪仁才喜形于色,“作为一名老党员,老组长,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好形势,我个人基本上脱了贫。”最近,他一直在与驻村工作队交流,“我自己脱贫还算不得事,我要把我组其他的贫困户,带动起来像饶双林一样养牛、养羊、养猪、养鸡,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来脱贫致富,所以我还是相信,一方土巴养活一方人,这才是精准扶贫最终的目的。”
离开冷雾山时,县教育局驻棕树湾村工作队队长彭意和队员周爱民告诉我们,他们为支持汪仁才、饶双林创业,联系乡农商行给他们几万元贴息贷款,都被他们拒绝了。他们都说自己有手有脚,要靠自己劳动致富。
采访归来,汪仁才精神矍铄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回荡。衷心希望有更多的汪仁才涌现,有更多的贫困户能够自强自立,自主创业,也祝愿更多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