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6》正式出版。作为展示中国城镇化发展政策和成就的官方权威报告,这是第二次正式发布。报告中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群规划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国际务实合作等方面做了相关介绍。
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6年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之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6年,我国进城落户约16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3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2%,分别比去年提高了1.25和1.3个百分点。
发改委发展规划司负责人表示,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键性政策,其中包括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总体方案,以及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土地、住房等配套政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四梁八柱”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国家启动了中心城市布局建设,印发实施了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哈长、中原和北部湾6个城市群规划,城市群作为城镇化主体形态的空间格局更加清晰。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候任理事长肖金成表示,在城市群日益崛起的背景下,对城市群的定义和界定是一项复杂工作。城市群应由相当数量的城市组成,还要以一个以上的大都市作为核心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同时城市之间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去年,全国还累计开工地下综合管廊2000多公里,新增城市轨道交通里程535公里,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604万套,日渐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三块短板”,继续加大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新提升。
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改革试点稳步有序推进,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开展,试点扩围到2个省246个城市(镇)。
在国际合作方面,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新成果。在浙江宁波成功举办了首届亚太经合组织城镇化高层论坛,发布了“宁波倡议”。进一步推进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建设,中欧城市结对达30对。
实际难题待突破
近三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累计提高了5.5个和3.62个百分点。但是,总体来看,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还存在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仍比较滞后、城镇体系和规模结构不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有待突破等难题。
发改委发展规划司负责人坦言,目前只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的落户问题,实际落户进程并不及社会预期。
推动非户籍人口落户的责任主体在地方,但一些地方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过多考虑落户后增加的短期成本,而忽略了敞开户籍大门带来的人口红利和远期收益。
去年已出台的人地挂钩、人钱挂钩配套政策,完全落地、真正发挥激励作用还需要一个过程,据上述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只有16个省份出台了省级财政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4个省份出台了“人地挂钩”实施办法,由于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没有建立,地方积极性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各种条件逐步改善、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越来越小,一部分农民工已经不太愿意进城落户,也不舍得附加在农村土地上的各种权利。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如果农民工进城补偿太低,他们肯定不愿意。国家应该有一个补偿标准,这个标准无法全国统一,但是地方政府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农民放弃农村户籍,就得让他们在城市里买得起房,充分就业,有一个稳定的居住条件。
纵深推进显成效
今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综合政策效应加快显现的重要一年。
据悉,今年的重点工作将根据目前所遇到的相关问题来进行部署。据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督促各地严格按照国家户籍制度改革系列政策文件要求,根据不同类型城市,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实现城镇外来人口落户1300万人以上,不能以农民工不愿意落户作为提高落户门槛的借口。
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也就意味着将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还将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增设一批中小城市,并继续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
同时还将督促各地研究出台全面落实人地挂钩、人钱挂钩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细则,国家有关部门也将加大财政资金和土地指标的奖励支持力度,合理分担地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继续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农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今年还将加快棚户区改造,新安排棚户区改造600万套。争取新开工城市轨道交通5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还将完成36个重点城市的638个黑臭水体整治任务。
除了提升城市功能和宜居水平外,还将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将新安排农村危房改造314万户,推动交通运输、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激发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加快推进市民农庄等模式落地实施,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稳妥有序、由点及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
“特色”建设要谨慎
特色小(城)镇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被列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重点任务。
但是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亟待规范引导。上述负责人表示,当前应当明确特色小(城)镇概念内涵、建设原则和发展路径,促进各地特色小(城)镇建设沿着正确轨道进行。并挖掘典型促进交流,推动各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通过开展“千企千镇工程”,搭建小(城)镇与企业主体有效对接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城)镇建设,更好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促进镇企融合发展、共同成长。
特色小(城)镇建设是一个新事物,处于探索发展过程。由于部分地区对内涵及政策理解不到位、认识有偏差,确实出现了政府大包大揽、盲目扩张、重数量轻质量、“重形轻魂”以及房地产化等不当倾向。“这都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和警惕,及时加以纠偏和规范引导。”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发改委将围绕深入实施《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市场化运作,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特色小(城)镇建设,着力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努力建设一批新兴产业集聚、传统产业升级、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城)镇,使特色小(城)镇不仅彰显鲜明特色,还具有强劲生命力、经得起历史考验。对一些偏离特色小(城)镇建设初衷、违背发展规律的错误做法,要及时加以规范纠偏,确保特色小(城)镇建设不走样、不变形。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