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社会 >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 2017-07-19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有人说,农业是靠天吃饭的行业,实则不然。如今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要从科研去入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从根本上解决关系国家兴衰的农业问题,科技兴农尤为重要,我国人多地少,要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有效利用资源上下功夫。

种业强国不再是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快速发展。特别是自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来,我国种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种业改革也在摸索中不断突破。

粮食是本,种子是根,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种业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等在种业深化改革中全面发力,不断推进民族种业向纵深发展。几年来,民族种业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总目标和主路径擘画已成,发展框架和制度体系井然明晰,产业要素和品种成果跃动奔涌,为“种业强国梦”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探寻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创新之路。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振奋着民族种业人的心。2013年,财政部、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共同发起设立15亿元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针对制种基地和生产风险问题,财政推出支持国家级制种大县奖励、制种保险试点等政策;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农业部等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现代种业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从创新信贷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来源、完善配套体制机制等方面对现代种业发展给予金融扶持.

2016年1月1日,新《种子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现代种业发展迎来新起点。《种子法》修订历时3年,本着推进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原则,按照简政放权、明确主体责任的总体思路进行修订。同年7月28日,“种业自主创新”被《“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列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发展规划》列入新的一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将以农业植物、动物、林木、微生物四大种业领域为重点,重点突破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等现代种业关键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支撑。此外,我国还将以农作物、畜禽水产和林果花草为重点,突破种质资源挖掘、工程化育种、新品种创制、规模化测试、良种繁育、种子加工等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有效聚合高产、高效、优质、多抗、广适等多元优良性状的突破性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显著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李克强总理曾指出,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大规模的农业、最丰富的种质资源,也应该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农业科技、最具竞争力的现代育种产业。责任重于泰山,为实现种业强国梦,我们在努力。

农技推广更上层楼

有人说,种地一看种子,二看技术。基层农技推广一直是我国推动农业发展的一大举措。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乡等。县乡两级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推广体系的主体。

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大“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落实力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取得新的成效,770个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农技推广机构7.9万个,其中县乡7.6万个;实有农技人员58万人,87%的农技人员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农技推广“特岗计划”稳步推进,2014年全国招聘特岗农技人员1.1万名。

推广技术不仅要靠人,还要靠体制,只有体制健全了,农技的推广才能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农民的心坎里。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分之二的乡级农技推广机构以县为主管理,实现了管人与管事的统一,同时,“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工作机制和“包村联户”的服务模式在全国普遍推行,获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在这期间,为了更好的落实农技推广工作,我国对于农技推广的投入也追逐渐增长,对于人员的保障也更加多样化。据悉,全国94%的农技推广机构已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央每年投入农技推广补助经费26亿元,各地近年也投入约100亿元支持农技推广工作,中央投入58亿元建设经费,支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加强条件建设。

进入2016年,国家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进步。2016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2%,比2012年提高1.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由过去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增加,逐步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农机行业跨越发展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功实现了由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的重大跨越,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成功实现了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历来是衡量农业水平发展的关键,近五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迅速。据了解,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每年都超过60%,2014年达到61.6%,2015年达63%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已进入中级阶段后期,机械化生产方式替代传统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机械化已进入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结构调整优化期和转型升级过渡期,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可以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必将突破70%,是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化、全面化、优质、高效进军,完成中级阶段历史使命的决胜阶段。

与此同时,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已降至30%以下。2014年降至29.5%,历史性突破30%这道坎。2015年降至28%左右。与此同时,乡村农机从业人员增加到5500万人,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在“十二五”时期从19.3%上升到25.3%,上升了6个百分点。农机人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带头人。

数据显示,以粮食总产量为重要标志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达到年产6亿吨以上粮食的新水平,2015年更是上了6.21亿吨的新台阶,人均粮食达452公斤。不可否认,农业机械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突破了3000亿元、4000亿元两道大关,已成为全球第一农机制造大国。

目前,农机装备制造业积极应对排放标准升级的新要求,多缸柴油机国二到国三转换顺利。未来,我国将会完成从农机制造大国向农机制造强国的转变。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