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社会 > 一个城市的生活无法“假装”

一个城市的生活无法“假装”

  • 2017-07-26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一座城市的生活是很难“假装”的,就像我们很难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不过,在城市治理过程中,人们接受的肯定不仅仅是目前的“苟且”,更是为了迎接城市的“诗和远方”。

  据说,北京人尤其是老北京这两天都很激动,因为有人说他们是假装在生活。这几天,一篇题为《在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但从题目来看,实在是想像不出来,一个超特大城市、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这到底是怎样一幅场景?这样的结论,也确实让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情何以堪。

  北京人没有人情味、北京是外地人的北京、老北京人回不到老北京——句句惊心的背后,其实不是北京人的假装,而是作者去北京情绪的一种喧嚣。

  人们走进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城市与乡村、大都市与小城镇,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工作、生活状态,人情世故方面的差异是显然的。如果要把不能来去接送、全程陪同归结为没有人情味,那其实这个状态远非北京所独有,而是所有大都市的共性。这不是北京人在,而确实是来客不知都市的

  究其根源,任何一座城市都是由本地人外地人集聚而成。每一个市民,无论新、老,都是不断被城市化的。就像不能以会不会京腔国骂作为认定北京人的标准一样,也不能以各个文化场所人员的构成去判断,北京是谁的北京。实际上,北京是全体北京人的北京,也是全中国的首都。

  城市的活力就在于其绵绵不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皇城文化、草根文化、商贾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错,是北京城市的一个显著特征。谁都有一个记忆中的故乡。不过,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是特定的人群,而是所有人的故乡概念都既在沦陷又在生长。就如现在的北京,老胡同肌理、故宫,是老北京的象征;鸟巢等则是新北京的标志,它们共同构成这座城市有机的整体。

  其实,《在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让人关注的,有其概念上的混淆,也在于其立论上的误导。它吐槽北京的大城市病、拥堵雾霾高房价,认为这让北京离生活便利的和谐宜居之都越来越远。它尽管没有直接呼吁大家逃离北京,但是它对追梦成功追梦无望群体走向的描述,以及“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的定性,也足够耸人听闻,并惹人反思。

  一座城市的生活是很难假装的,就像我们很难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不过,在城市治理过程中,人们接受的肯定不仅仅是目前的苟且,更是为了迎接城市的诗和远方。(江南一木)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