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社会 > 社会服务保障全面小康实现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医疗、养老和教育的保障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诉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广大农村,农民的这些基本诉求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满足。2016年,农村地区有87.4%的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比2013年提高5.8个百分点;有84.6%的户所在自然村可以便利地上小学,比2013年提高3.8个百分点;2016年末,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9亿人。我国的医疗、养老、教育事业在农村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农民求医养老就学更加便利。
病有所医有保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国做为农业大国,解决好农民的健康问题,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增加人民福祉,对于促进全民健康尤其是对于乡村医疗体系的建设越发深入,对于农民的健康保障也更加全面。农民“看病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因病致贫的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为全民健康兜底的制度体系。过去的五年,我国已经编织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为实现人人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覆盖城乡居民超过13亿人。2016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实现整合,医保制度向实现人人公平享有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建立,农村和偏远地区贫困人口医疗负担有效减轻。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推进医药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意味着城乡居民不再受城乡身份的限制,参加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按照统一的政策参保缴费和享受待遇,城乡居民能够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居民看病报销开始不再分“城里人”“农村人”,医保的公平性在城乡得到了更大的体现。
自2012年起,我国开始试点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2013年,我国农村医疗保障重点将向大病转移。大病保险从无到有,2015年实现了全覆盖。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拓展到低收入救助对象和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截至2016年底,大病保险覆盖城乡居民10.1亿人,平均报销水平提高13个百分点,超过1100万人受益。大病保险制度有效的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促进作用。
从2013年起,农村贫困患者“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开始试点实行。2017年3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要求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新农合)县域内实施农村贫困住院费用“先诊疗,后付费”,入院时不需缴纳住院押金,由定点医疗机构与新农合经办管理机构之间进行结算,减轻患者垫资压力。旧的医保制度下,患者看病必须自己先付全部医疗费用,等看完病后再走医保报销程序。这项新制度实行后,医院先垫付医疗费,患者看病只需缴纳自己的那部分费用,其余的费用由医保部门直接支付给医院。
除了这些保障制度,五年以来,国家在基层医院建设、乡村医生培养、分诊医疗体系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和加大投入力度。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提出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进一步降低县域外就诊率等措施让农民能够在家门口看病。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有效的减轻了农民的看病负担。
老有所养不再忧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老龄事业步履坚实。近些年来,我国的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制度从城镇扩大到乡村,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养老保障计划。
2013年至2015年,中央财政连续三年累计投入30亿元,支持建设10万个农村幸福院。在2013年各地共建成农村幸福院就达到79521所。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继续每年投入10亿元、累计投入50亿元,在“十三五”期间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此外,民政部每年留存的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50%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7年分配资金额约为13亿元。
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要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将所有农村“三无”老人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适时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健全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功能,使农村五保老人老有所养。鼓励城市资金、资产和资源投向农村养老服务。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应重点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办养老机构要与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机制,建立跨地区养老服务协作机制,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2014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将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到2015年底,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基本完成两项制度的整合,实现了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四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使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大大提高,也提高了农村人养老的保障金的有效供给,农村养老的福利待遇不断变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6年出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升了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意见提出了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改造,推动服务设施达标,满足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为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的养老服务。鼓励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者加强对农村留守、困难、鳏寡、独居老年人的关爱保护和心理疏导、咨询等服务。
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对于农村养老体系建设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一桩桩、一件件惠及全国老人的大实事、大好事,绘就了一幅最美夕阳红的温馨画卷。
义务教育普及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5年来,围绕“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的庄严承诺,我国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截止2016年底,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4%,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增长21.3%。
义务教育阶段的1.38亿在校生全部享受免学杂费政策,1563.83万学生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4%,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区、市)比例将在2020年达到95%……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中国的义务教育正在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不在“起跑线”上掉队。
2015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启动,提出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数据显示,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38亿元对各地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给予综合奖补。目前,全国有665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130万乡村教师获益于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城镇化进程,农民工子女入学等教育问题持续改善,跟随父母进城的“外来娃”们不再只是城市繁华的守望者,孩子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教育福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得了更好的教育服务与发展机会。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的差距。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们将同样享受“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贴生活费”的教育政策,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经费可以“钱随人走”,孩子们能够更安心地上学了。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