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社会 > 淇滨区:让美丽乡村“秀外慧中”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桑园小镇建得确实不错,自然环境挺好,街景比较精致,小吃也多,听说都上了好几次央视了!”8月2日,到淇滨区上峪乡桑园村游玩的市民任女士告诉记者。
桑园村现在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明星村,每逢节假日,游人都络绎不绝。
然而,有多少人会想到,就在一年前,桑园村还是有名的贫困村,村里人最少的时候不到50人。
从贫困村到旅游明星村,桑园村的华丽转身与淇滨区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密不可分。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颜值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点工作,又是保护淇河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8月2日,淇滨区新型社区建设办公室(区委农办)副主任万朋介绍。
据介绍,该区着重筹资实施了淇河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涉及上峪乡竹园、桑园、白龙庙、纸坊、清水湾等5个村和金山办事处辛村、许沟等两个村,主要建设基础设施,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包括道路、亮化照明、休闲广场、文化标识、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环境绿化、休闲农庄、技防监控等9项工程。
截至目前,淇河上峪乡段5个村已基本完工,金山办事处段2个村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办理招投标手续。
基础设施的完善让老百姓深有感触。“我们这儿原来有一个垃圾坑,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篮球场那么大,两三米深,就在村委会大院门口,紧挨着进村的必经之路,一到天热的时候,隔着老远都能闻到臭味儿。”白龙庙村党支部书记马新文说,“现在好了,搞了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坑填平了,建起了广场,村民没事儿就去那儿休闲健身。”
白龙庙村的变化还有很多:道路得到了硬化,村民下雨天走路再也不用一脚水一脚泥了;招聘了保洁员,配置了垃圾转运车,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后的中水用于灌溉,不直接排入淇河……
截至目前,淇滨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共修建污水管网2000余米、高标准卫生公厕2座,硬化道路5000余米,绿化7000平方米,修建文化广场5个,涉及村庄均安装了路灯和技防监控设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挖掘乡土文化,建设有故事的美丽乡村
“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了白蛇仙女……”在许沟村,“白蛇闹许仙”的传说被人们口口相传。《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晚年隐居地等文化内涵又让许沟村平添了许多令人神往的神奇魅力。
“许沟、白龙庙、桑园等村都流传着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我们要把它们挖掘整理出来,使之成为美丽乡村的有机组成部分。”万朋说,他们深入挖掘优秀的乡土文化,注重保持乡村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脉络,让农民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桑园村依托桑耕文化,投资建设了“淇上人家”民俗文化展示馆;许沟村围绕罗贯中文化规划了文化广场,形成了乡村生态旅游与人文景点的互动,为美丽乡村注入文化内涵……
实施旅游带动,建设有支撑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不能只美一时。要想让美丽乡村建设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必须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上峪乡桑园村就依托传统的农桑文化和种植特色,在乡村游中寻得了发展契机。该村种植果桑1300余亩,举办果桑采摘节,并形成了桑葚饮品等桑蚕产业链条。同时打造了桑园小镇项目,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截至目前,来桑园观光游玩的游客已突破7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7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桑园从昔日贫穷的小村落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明星村。
“我们通过引导乡村游,建设农家乐餐馆和茶社,不仅方便了游客就餐,而且解决了人员就业问题,带动经济发展,致富一方百姓。”万朋说,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仅上峪乡的5个美丽乡村就新增12家农家乐,形成了“以美引客、以客促产、以产带富、支撑建设”的良性发展格局。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