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中国农垦 从南泥湾走来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如今的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陕北民歌,传唱的正是中国农垦事业的“第一犁”。
1939 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战事紧急,物资匮乏。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经济封锁,毛泽东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王震将军率领三五九旅,高歌猛进南泥湾。几年间,荒无人烟之地变成了“遍地是庄稼,到处是牛羊”的丰饶粮仓,我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场——光华农场由此建立,新中国的农垦事业从这里开始起步。
七十六年风雨同行,春秋华章。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农垦为国家保供给、为边疆保安宁的使命始终未变。一路走来,农垦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安边固疆的稳定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垦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强调,要发挥新形势下农垦的重要作用,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让兵团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汇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李克强总理在视察黑龙江农垦时指出,农垦基础较好,要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大型农业机械,探索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等模式,发展精准农业,形成规模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农垦改革翻开新的篇章,中国农垦事业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几代农垦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无私奉献,让荒原变粮仓,让戈壁变绿洲,让滩涂变良田,让野岭变胶园
在我国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千里沃野,稻花金黄;在西北边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良田纵横,瓜果飘香;在南海明珠海南岛上,孕育着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林……几代农垦人从零起步,艰苦创业,屯垦戍边,保家卫国,成就了祖国辽阔大地上的丰饶富美。
“新中国的荒地都包给我干吧!我这个农垦部长有这个信心!”新中国成立初期,担任共和国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向中央提出: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中国垦荒史上最雄壮的一幕出现了:数以万计的转业官兵背着行李,有人还携妻带子,徒步走向没有路没有村落的荒原,边走边唱着豪迈的歌……
来自中央警卫师的任增学就是这十万大军中的一员。转业时,他放弃留在国家机关当干部的机会,毅然选择了北大荒。一天,在853农场,他开的拖拉机压碎冰层,掉进被称作“大酱缸”的泥潭。他三次潜入冰水,把铁钩挂在拖拉机上,终于用绞盘机把拖拉机拉上来,自己却变成一个“冰人”,完全失去知觉,再晚一会儿,雁窝岛上就会多了一座坟墓。
在垦荒的岁月里,像这样的危险和艰难始终伴随着每一个垦荒人。第一代农垦人正是在新中国积贫积弱的艰苦条件下,用生命成就了让世人惊叹的旷世奇迹。是他们,把荒原变成粮仓,把戈壁变成绿洲,把盐碱滩涂变成良田,把荒郊野岭变成胶园!
在西北边疆,农垦人不仅在荒漠中屯垦,还肩负着戍边的重要责任。茫茫戈壁,荒无人烟,这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要在这里垦荒,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 1950年,王震将军在地图上沿南疆公路到库尔勒之间划了一条红线,命令驻扎在这里的18团将士把这条红线变成水渠,把冰川水引下来。
仅仅1年时间,这条全长41公里的水渠就修建完成,放水典礼那天,库尔勒全城百姓都来见证这一戈壁滩上的人间奇迹。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赵予征回忆:“那真是吃尽了人间的苦头,那些艰难岁月今天的人们是无法想象的。”
历史不会忘记,黑龙江、新疆等垦区,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19亿斤;在“文革”那样混乱的年代,农垦人为全国人民度过危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耕耘者数十年如一日。六十多年间,农垦人建立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粮食、棉花、天然橡胶、乳品、糖料等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农垦还领跑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创建不同类型现代农业示范区600多个,并与地方合作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园、产业开发园,形成了垦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驻守边疆的数百个农场,一方面带动边疆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在稳边固疆、扞卫祖国领土完整中,坚守每一寸国土……
一路走来,农垦人做出的历史贡献,始终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新时期,农垦人一如既往,把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传统和优势发扬光大,充分发挥农垦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农垦的领导,始终把握坚定的政治方向,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农垦人奋力前行的坚强保障。
看到今日农垦新貌,老垦荒者、我国第一代女联合收割机手刘瑛感慨万千:“农垦人把荒原变成了良田,把垦区当成了家园,屯垦戍边,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做出了最大的担当!”
不可替代的“国家队”
——总量不大作用大、份额不大贡献大、块头不大地位高,在保供给、稳市场及维稳戍边上始终以扞卫国家核心利益为己任
“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国为此制定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国有农业经济发挥着关键作用。农垦作为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集中代表,地位不可或缺。总量不大作用大、份额不大贡献大、块头不大地位高,战略性、先导性、公共性,是农垦的鲜明特征。作为老一辈革命家缔造的屯垦戍边、保障供给的特殊组织,农垦的职能定位始终以扞卫国家核心利益为己任。
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橡胶成为最重要的禁运物资。1951年,党中央做出决定:“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
种橡胶首先要有种子,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为了在胶果成熟时采到宝贵的种子,官兵们把战场上对付敌人的劲头都使出来了,夜里提着小马灯寻胶籽的营长被毒蛇咬伤,昏迷倒地;发着高烧的战士符亚福,体力不支昏倒在胶树下……1952年9月的一天,暴雨如注,河水猛涨,陈金照为了把胶籽及时送到河对岸的中转站,不顾湍急的水流,奋力游向对岸,就在离岸边不到10米的距离时,一个巨浪打来,陈金照瞬间被洪水吞噬……
当时,国际植物学权威观点认为,最北端超出北纬17°,橡胶就不能生长,我国被排除在天然橡胶种植区外。然而,农垦人用生命和智慧再次创造了奇迹。我国天然橡胶史上第一个胶园 ——琼安胶园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这是中国橡胶史上的创举,更改写了世界橡胶种植区域的范围。如今,橡胶树已在我国北纬18°至24°地区大面积种植,农垦人还把橡胶厂开到了世界第一橡胶生产大国泰国,走上了国际合作的发展之路。
“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对于这一职责,农垦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2003年“非典”肆虐,北京成为重灾区,市民人心惶惶,甚至出现抢购风潮。晚上10点,接到任务的黑龙江农垦连夜生产大米,从第二天起,连续7天发往北京共15趟粮食专列,迅速稳定了北京粮食市场。
2008年春节前夕,冰雪灾害来袭,市场上蔬菜供应紧张,价格暴涨。宁夏农垦毅然放弃一时之利,按照平时价格紧急供应银川市场,每天向银川市场供应粮食、蔬菜、奶、肉等数百吨,使银川市场春节期间鲜活农产品市场价格得到稳定,供应得以保障。
如果将农垦放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粮食总产排第四,棉花总产排第二,肉类和水产品总产分别居第十五和第十三位,农垦这块“压舱石”保供应稳市场的能力举足轻重。
农垦不可替代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是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产业化经营能力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承担着现代农业先行先试的责任和义务,其辐射引领周边地区农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它在农业对外合作和开发领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更加广泛、合作层次不断升级;它是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共拥有边境农场276个、占全国农场总数的15.5%,所处边境线长5794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长度的 1/4,边境农场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处在抵御外来势力渗透和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在维护边境安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上具有独特优势,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