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人物 > 浚县90岁抗美援朝老兵王秀武:边走边打,一天急行军90公里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说起牺牲的战友,王秀武神情凝重,久久不语。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席蕊 李明英 文/图】“你看墙上挂的,那些是我在部队时的老照片,这是优等射手荣誉证书、抗美援朝纪念勋章,就连当时记录我们兵团战斗的杂志我现在还珍藏着。”8月17日,浚县卫溪街道西长村退伍老兵王秀武给记者讲起当兵的那段日子,仍满怀激情。
王秀武今年90岁,1948年参军,1951年随军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在枪林弹雨中可谓九死一生。
同村3个人一起参军,只有他活着回来了
1948年,21岁的王秀武在河北行唐县参军。他入伍后打的第一场仗就是攻打新保安,这是平津战役的第一仗,在历史上也是重要的一战。“当时我们村有3个人一起参军,他们两个都没能回来,我算是命比较大的。我记得可清了,1948年12月攻打新保安时,我是第一次摸枪,但心里一点儿也不怵。”提起当年那段经历,王秀武老人仍满怀激情。
第一场战斗结束时已经是晚上了,王秀武和战友们躺在地上刚睡着就接到上级命令,部队要立即赶往山西大同。他们摸黑儿出发,一天行军90公里,走了3天,走一路打一路。
“从攻打新保安到1949年9月份解放兰州,这中间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回忆起往事,王秀武老人热泪盈眶,解放兰州后,他跟随部队到陕西富平县开荒。
主动参加先遣队,攻打敌军司令部
1951年,王秀武和战友们远赴朝鲜参加战斗。当年2月,他们坐着闷罐车到达辽宁丹东,当时天气很冷,怕被敌人发现,部队便隐蔽渡江。到达朝鲜境内,部队几乎全是夜行军,天一亮就在马路边的壕沟里休息,避免被敌人发现。
就这样,他们走了两个多月才赶到前线。1951年4月21日,上级决定从2000人中选出60个人组成先遣队,与敌人展开“挖心战”,其中就有王秀武。
王秀武老人说起这段经历颇为骄傲,当年他自告奋勇参加袭击敌人司令部的战斗。半夜,王秀武和战友们扛着机枪出发了,“一路上小心翼翼的,当时心里也害怕,但第一声炮弹响起后,反而什么都不怕了,浑身都是劲儿”,战斗打得很激烈,一枚炮弹在王秀武旁边爆炸,他的胳膊受了伤。
“能在那次战斗中活下来不容易,当年机枪班很多战士没能回来,牺牲在了异国他乡。”说到这里,王秀武老人的眼神黯淡了许多,他摸着那枚抗美援朝纪念勋章,久久不语。
沉默了数分钟后,王秀武老人平静地告诉记者,比起牺牲的战友,他还活着,这就是最大的幸运。
从战场归来回到农村
抗美援朝结束后的3年时间里,王秀武一直在部队训练新兵,后来因枪法准、素质高被组织推荐到洛阳步兵学校学习。“在学校,我识了不少字,成绩一直很优秀,强项是打靶,命中率几乎百分之百。”王秀武老人说,他1958年从洛阳步兵学校毕业,国家号召大家上山下乡支援农村,他就回到家乡全身心地投入到鹤壁的经济建设中。
“当时,我退伍回鹤壁支援建设,每天扛着铺盖,走到哪儿住到哪儿,虽然很累,但与战场上的日子比,这些苦真的不算什么。”从战场到军校,再回到家乡支援建设,最后回到村里当农民,他从不后悔、从不抱怨,“我有4个儿子、两个女儿,孩子们都很孝顺,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国家还给我发养老金,挺知足的”。
最后,王秀武老人拿出一份手稿,这是他参军的经历,他最近找邻居帮忙整理记录的,准备留给后辈们。“我就是想让后辈们看看这份手稿,让他们铭记历史,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