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民生 > 中药材产业医治“贫困之痛”

中药材产业医治“贫困之痛”

  • 2017-09-13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中药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中药材种植也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自9月1日起,我国正式启动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目的是通过引导百家药企在贫困地区建基地,发展百种大宗、道地药材种植生产,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模式。

中药材产业成为精准扶贫“新引擎”

8月11日下午5时许,河北省平泉市北五十家子镇。

夕阳在山脊上摇摇欲坠,黄昏的霞光映照在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2000亩中药材田地上,整个田地像是被柔和的金色所覆盖。

不远处,一台大型农药喷洒机正在田间作业,包括李彩英(化名)在内的几个农户蹲在地里给药材除草。

李彩英是北五十家子镇的农户,这2000亩土地中就有她家的一份。2015年,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从周边农户手中流转了2000亩作为中药材种植基地,并雇佣部分农户在基地作业,带动当地农民脱贫。“除了地租,我每月大约能拿到2000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日子比以前过的好多了!”虽然带着口罩,但仍遮不住李彩英眼睛里闪烁的笑容。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市、燕山—太行山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持市,多年来,平泉市坚定走产业化扶贫之路,并把中药材为重点扶贫产业之一。

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尽禄告诉记者,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扶贫开发的部署下,为了帮助当地农户脱贫致富,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从农户手中租赁山地5000亩做为山杏基地、平地2000亩做为药材基地,每亩每年支付贫困户1000元的地租。对于有劳动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在公司就业,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并安排在基地作业,按日结薪;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政银企户保”和“扶贫资金入股金”的政策,使15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享受56000元的利润分红。

在薛尽禄看来,给农户提供就近就业赚钱是最实际的回报方式。中草药材基地种植雇佣工人最高人数达到240人,根据每个贫困户特长和身体状况安排不同岗位的工作,有效缓解了播种、除草、整理各个环节的工作安排,既为农户带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更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只有解决销路才能让农户种植中药材没有后顾之忧。据薛尽禄介绍,公司药材加工厂已经基本完成,部分机器已购进,药材经过粗加工,内销主要是安国等制药厂,外销韩国。

平泉市只是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中一个的缩影。

一直以来,中药材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都有交叉点而非平行线。

我国中药材产业扶贫概念是在2000年结合中药材GAP标准化工作提出的,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了大批贫困地区农户脱贫,成果丰硕。

9月1日,中药材产业扶贫又迎来重大进展。

中药材产业行动计划启动

日前,农业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发行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通知》对如何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共同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给出了清晰的方向。

9月1日,在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的启动现场,26家企业和医疗机构、23个贫困县共同签署《关于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的合作意向书》,首批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中药定制药园建设正式开启。

中药材之所以会成为各地政府扶贫的热门选择,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中药材绿色、健康的特征,十分符合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大主题;二是我国中药材资源分布范围较广,适应性强,适合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挥地域特色;三是中药材种植,利于与当地旅游、养生和医药工业等产业链深度对接,是较好的地方协同区域经济模式。

《通知》提出,通过引导百家药企在贫困地区建基地,发展百种大宗、地道药材种植、生产,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实现百万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行动的重点任务是打造一批药材基地,形成产业精准扶贫新格局;培育一批经营主体,提升产业精准扶贫成效;发展一批健康产业,推动扶贫效果有效增值;搭建一批服务平台,支撑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通知》要求,五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国家优惠政策,加强资金统筹,强化宣传推介,共同推进行动计划有效落实。农发行各级行要按照《通知》要求,积极创新符合贫困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中药企业发展和“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通过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们初步分析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832个国家贫困县都有适合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将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经济价值高、环境适应强、产业链条长、带动就业广的特点,让精准扶贫有产业依托,也有利于培养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规范化种植发展订单模式

随着中药材产业扶贫力度加大和种植面积扩大,中药材的品质、质量、规范化种植也愈加受到关注和重视。

由于目前部分药材种子的生产仍存在不规范采收和种植的情况,最终导致药材质量不稳定。有的农户在中药材田间管理过程中为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加大施肥量,从而导致重金属或农残大幅超标。

记者了解到,一种叫“壮根灵”的生长素在麦冬、党参等根茎类药材产区被药农广泛使用,泛滥成灾,这直接降低了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同时也对大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药材规模种植一定要严格按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这需要靠政府推行标准化建设,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可颁布实施地方农业生产标准,同时引导农户按照标准种植。“有的中药材品种不缺标准,却难以执行落实到农户种植过程中,使得标准与生产脱节。”李国祥建议,要充分调动当地及其周边的科研院校人才资源,加大对中药材种植加工方面的培训。对于种植比较集中的地区,应设立专门的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机构,加强技术指导,提供有效快捷的信息指导。“合理使用肥料、农药、模拟和回归生态环境下的种植是今后中药材种植的方向。”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卫权说。

李国祥表示,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种植品种,切忌盲目跟风。他坦言,有部分中药扶贫效果较差甚至越扶越贫的地区,其制定的中药材种植扶贫项目,前期在选择种植品种时缺乏市场调研,存在着盲目跟风现象,与预期市场的实际需求脱轨。最终导致药材虽然丰收,却没能达到预期的扶贫效果。

再好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也是白费。李国祥强调,为农民对接好销售渠道才是中药材产业扶贫的根本核心。必须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来做自己的优势产业,充分利用电商信息平台,确立深加工增值方向,把产业链扣紧拉长,进而实现精准生产,向着农业订单模式的方向靠近。从而真正实现中药材种植的精准扶贫。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