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新闻 > 民生 > 优粮惠民天下安

优粮惠民天下安

  • 2017-09-13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日前,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旨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粮食问题需高度关注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既需要足够的粮食产量和库存,又离不开配套的加工流通能力和产业链掌控能力。只有经过加工转化和物流配送,把成品粮油及时供应给消费者,才能最终确保粮食安全。

粮食产业经济涵盖由原粮到产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对粮食生产具有反哺激励和反馈引导作用,对粮食消费具有支撑培育和带动引领作用,是粮食供求的“蓄水池”“调节器”。

粮食产业经济越发达,产业链条越完善,粮食安全基础就越牢固,抵御风险能力就越强。因此,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粮食安全战略,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的必然选择。《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也是国办印发的粮食产业经济方面的第一个专门文件。《意见》明确了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对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作出了战略部署。除了各省级单位落实实施外,还有30多个部委和单位参与实施,可见国家对于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意见》强调要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有效解决市场化形势下农民卖粮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重点,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夯实产业基础。

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表示,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目标是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适应我国国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带动农民增收。绿色优质粮食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增加,全国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2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粮食企业数量达到50个以上,大型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产业集群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粮食科技创新能力和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粮食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包括玉米收储制度、粮食产业经济、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等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司长周冠华以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为例指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效果好于预期。从生产环节来看,给农民补贴后,农民市场意识增强,主动调结构;从流通环节来看,粮食市场真正从产区往销售区域流动,不像过去当地产当地储存;从企业角度来看,多元主体入市非常积极。整个夏粮收购进展顺利、开局良好,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卖粮难目前没有发生。”

但是,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要发现问题。近年来,我国的粮食供求相对宽松,但中长期仍是紧平衡态势,还存在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玉米、稻谷等品种阶段性过剩等问题。此外,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程度提高,粮食收购的性质、主体、操作方式及定价机制等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对粮食行业加快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务锋指出,当前我国粮食供给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库存高企、销售不畅、优质粮食供给不足、深加工转化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

就粮食产业而言,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结构性矛盾: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利用率低。具体来说:一是粮食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中高端产品缺口较大,低端产能过剩。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粮食平均产能利用率仅为46%;二是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70%的粮食加工企业从事米面油等初级产品加工,70%的成品粮油加工企业尚未实现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业向前后两端延伸不够,产业链各环节结合不紧密;三是产业布局分散、集中度低。有些地方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加工流通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四是创新投入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粮食行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0.5%,远低于发达国家2%~3%的平均水平。中小粮油企业普遍缺少研发平台和技术人才,工艺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滞后,发展后劲不足。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丁声俊认为,粮食产业发展是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和核心问题,也直接关系到种粮农民增收和粮企增效等社会经济问题。推进粮食产业发展,是一个攸关多部门、多产业、多产品、多环节的系统工程和重大的深化改革过程。对于如此复杂艰巨的产业经济的创新事业,必须以新理念为引领,探索开拓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张务锋表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是兴粮之策、富农之道、惠民之举,也是行业发展所需、部门责任所系。同时,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民生大计,有利于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拓宽种粮农民增收渠道。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改革创新,加快粮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才能实现结构优化、动能转化、持续发展。同时,也要看到,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实现加工流通增值,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可以说,《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粮食部门要积极适应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库存消化的现实要求,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业内人士认为,《意见》的指导性和引领相当准确。例如,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要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动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必须强化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监管服务等作用,着力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树立“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理念,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的引擎作用,推动仓储、物流、加工等粮食流通各环节有机衔接,以相关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培育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要围绕市场需求,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体制机制、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动能,提升粮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针对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目标和原则,《意见》明确了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重点任务。一是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增强粮企发展活力,培育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二是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发展粮食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新业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三是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大力促进主食产业化,加快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与转化,统筹利用粮食仓储设施资源;四是强化粮食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加快推动粮食科技创新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促进粮油机械制造自主创新,健全人才保障机制;五是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意见》还要求,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组织保障要跟上,落实要到位。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健全金融保险支持政策,落实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推进本地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或方案,加大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实绩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的权重。粮食部门负责协调推进粮食产业发展有关工作,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粮食产业经济运行监测。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粮食产业发展模式。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推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注重整体效能和可持续性。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