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文化 > 《人文化来》摄制组参礼安徽歙县古村落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红尘痴绝处,一觉过徽州。】
【立身国学网】了 義 (综合报道)
“红尘痴绝处,一觉过徽州”。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新安。9月19日,《人文化来》摄制组赶赴安徽歙县参礼拍摄取景,徇览古迹。
作为重大文化工程《人文化来》纪录片的重要拍摄场景之一。安徽地区自古就是文化较发达地区之一。从商周开始,江淮地区就受到周边吴、越、楚等文化的影响和覆盖,鲜明的地域特点,构成了江淮文明的多元内涵,并在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自北宋后期,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的“徽文化”,直至明清,几近于鼎盛。
古徽州包括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和今天已经划归江西的婺源。从唐代大历四年(769)开始,徽州的行政区域划分就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辖区面积一直比较固定。据道光《徽州府志》卷一《舆地志》记载,清代徽州府东西长390里,南北长220里。如果采用现代计算数字,总面积为12548平方公里。
在徽州,徽州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见证了徽州的历史,同时也承载了徽州文化的辉煌。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古徽州歙县现存的古村落雄村、江村、许村;黟县现存的古村落西递、宏村;婺源县现存的古村落篁岭、江湾、理坑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初步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和浓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风格,在满足了实用性的基础上,徽州建筑体现了当时徽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明中叶以后,新安商人崛起于东南地区,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支最重要的商业力量,史称徽商。强大的宗族势力和徽商巨大的物力财力,更使徽属六邑书院遍布,坐堂讲学蔚然成风。而民间戏剧的发展,则在南北东西文化相互交流中,吸纳、融合、磨炼出一个占了大半个中国和五十多个剧种的戏曲声腔——皮黄,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剧种——京剧,成为“京剧之父”。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便陆续开赴北京演出。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至嘉庆初,徽班在北京戏曲舞台上已取得主导地位,据《梦华琐簿》记载:“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下此则‘徽班’‘小班’‘西班’,相杂适均矣。”
今天,徽州文化以它强烈的特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徽州则拥有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包括民居、祠堂、牌坊等形式在内的徽派建筑,以及书院、古桥、古塔、古戏台等等多种文化遗存,其中黟县的西递、宏村两个古村落,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非物质文化形态方面,徽州文化的遗产更为丰富。大量的典籍和契约文书,影响深远的新安理学,取得极高学术成就的新安朴学,自成体系的新安医学,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新安画派和徽派版画,还有目连戏、徽剧等等,构成庞大的精神文化体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元互补、多源同归,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质,并呈现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百川众流,却入大海。正是基于这一主题,为延续中华文脉,正本清源,立身国学网、北京日月重光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特别组织拍摄大型纪录片《人文化来》。本片是以中华人文古迹、古风为载体,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型纪录片。全片主要以中华民族古圣先贤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起点,沿历代志士仁人追寻与仰止之心路,别裁承先启后之文脉,问讯炎黄子孙深切的家国情怀,顶礼风吹雨打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这部定位为“人类的、心灵的、文化的”纪录片将秉承“中国风格、民族气派、东方特质、世界表达”的风格,对中华民族上迄太古遗风、今至当代民俗,进行禅意表达。
《人文化来》徽州篇 / 摄影:高金仓先生
【人文化来·徽州】
【人文化来·雨中徽州】
【人文化来·徽州古道】
【人文化来·岁月】
【人文化来·历史】
【人文化来·乐善好施】
【人文化来·粉墙黛瓦】
【人文化来·粉墙黛瓦】
【人文化来·乡愁】
【人文化来·烟雨】
【人文化来·清懿堂】
【人文化来·世孝祠】
【人文化来·忠孝】
【人文化来·廉节】
【人文化来·大学士】
【人文化来·徽州府衙】
【人文化来·徽州府衙】
【人文化来·明镜高悬】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