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人物 > 大山深处的守望者

大山深处的守望者

  • 2017-10-18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大山深处的守望者

团聚村小学的孩子们

2014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说:“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文件的颁发犹如一剂强心针,为全国乡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

8月28日清晨5时许。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

和往常一样,梁世伦起了床,洗漱完毕后,便匆匆赶往离家不远的长途汽车站。“珙县——王家镇”,中巴车前挡风玻璃左上角的标识显示着出发地和目的地。

新学期将至,他要赶回王家镇团聚村小学,提前安排开学前的各项工作。

梁世伦身高1米6左右,精瘦,一脸皱纹,鬓角微霜。沧桑的面孔、单薄的身躯让人看上去竟会略有一些辛酸。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这是珙县县城到王家镇的盘山公路。一边是山,一边是崖,公路上时常会遇到连转的急弯。90公里的路程,即便是老司机开车,时常也需要3个多小时。

54岁的梁世伦是团聚村小学资历最老的教师。他18岁高中毕业后就开始教书,工作的地方正是自己的出生地——王家镇。

那时,年轻的梁世伦选择王家镇的理由很简单,在自己的家乡做一份自己最喜欢的工作。从开始的王家镇初中,到现在的团聚村小学,在珙县最南边、条件艰苦的王家镇,他扎下了根,这一干,就是34个年头。

在送走34个春夏秋冬的同时,他也告别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许多孩子的命运被梁老师的坚持所改写。正值休假,回家探望梁老师的邓正前就是其中的一位。

时间回到1989年6月中旬。

由于珙县是贫困县,村民收入普遍很低,再加上王家镇没有设立考点,于是,首次担任初中毕业班班主任的梁世伦只能和另一名科任老师带着一群学生,从王家镇步行4个多小时到25公里外的洛表镇参加中考。“到镇上安顿下来后我才发现,匆忙之中,准考证落在家里忘记带了。”邓正前说,他家离洛表镇有近50公里的路程,当他结结巴巴地说出原委后,梁老师二话没说,就决定返回去替他取准考证。

返程路上,恰逢大雨倾盆,梁世伦到邓正前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第二天天还没亮,梁世伦就拿着准考证出发了。为了节省时间,他选择抄近道走小路,没料想,平日不起眼的小溪因为整晚的大雨,水流变得有些湍急。

来不及多想的梁世伦涉水过溪,眼看快到对岸,一个浪打过来,他被冲出去5、6米,险些栽到水里。他眼疾手快地抓住了垂在水里的一根树枝,费了不少劲,才踉踉跄跄地上了岸。天蒙蒙亮了,冒着大雨,梁世伦一路狂奔。当浑身湿透的他赶到洛表镇的考场时,仅仅过了2分钟,考试开始的铃声就响起来了。“当看到梁老师满身是水、掏出包裹严实的准考证时,我的眼睛瞬间模糊了。”回想起当年的情景,邓正前依旧感动。

事后,虽然梁老师轻描淡写地描述了当时雨中的场景,但邓正前却始终怀疑其时的状况可能更加凶险。

大山深处的守望者

不久,梁世伦和同学们才知道,中考期间的大雨造成了当地“6·13洪灾”,淹了不少地方,一些小山包还塌方了。

中考发榜了,邓正前成绩不错,上了高中;后来,他又考上了云南的一所大学;现在,他成为了云南省昭通市某地的一名人民警察。

在少年邓正前的人生轨迹中,梁老师无疑是他和小伙伴们希望的坚守者和播种者。

“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

王家镇面积103平方公里,镇上一个中心小学,下面涵盖了13个村小、3个教学点和一个中心幼儿园,教师编制共111个,小学教师编制102个。

团聚村小学是13个村小里为数不多的1~6年级都完整具备的小学之一,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班20~30名学生不等。在这所村小里,80%~9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打工。“我们7名老师实行‘包干制’,6名老师各负责一个年级,同时教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和科学等课程。”梁世伦对记者说,剩下的一名老师包揽了3年级以上班级的所有英语课程。

刚开始工作时,梁世伦每月挣13元,即便是在王家镇生活,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尽管如此,30多年来,他始终在坚持,也一直在坚守。为了心中这份热爱的事业,他也曾拒绝了不少“诱惑”。“1995年左右,那时我还没转正,工资只有90元。浙江那边一个纸盒厂的管理岗位就能给我每月600元~700元的薪水。”梁世伦回忆起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诱惑”,好几倍的工资让他有些心动。

当时,一名曾受到梁世伦很多帮助的学生在浙江的一家医院站稳了脚跟,通过熟悉的药厂了解到,和药厂合作的纸盒厂需要招聘管理人员,她立即联系梁世伦,并承诺老师如果一家三口过去,还能帮助安置家人。思前想后,还未转正的梁世伦决定暂时留在王家镇,为自己的转正目标继续奋斗。“其实,那时候转正的老师也只有300元左右的月薪,相比沿海城市的工资依旧很低。”梁世伦说,这份工作虽然挣钱少,但是和孩子们打交道很快乐。

2002年,已经转正的梁世伦又一次因为薪水和爱人出现了分歧。此前的那个管理岗位又招人了,这时的月薪已经涨到了6000元~7000元了。这一次,在家里很少提反对意见的爱人坚决支持一家三口去浙江。“那段时间,我的确很犹豫。”梁世伦说,但是每当他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明亮的眼睛以及对知识的那份渴望,他还是有太多的不舍。

因为责任,梁世伦最终说服了爱人,留在了王家镇,继续着教书育人的工作。

时至今日,梁世伦对他的决定仍然没有一丝后悔。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梁世伦一样默默无闻耕耘在乡村教育事业中的老师,大山里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对于许多乡村教师来说,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也是给山里的孩子们教授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让孩子们更好地走出大山。

“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文件的颁发犹如一剂强心针,为全国乡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

计划实施两年来,成效显著。教师补充渠道趋向多元,编制标准更加合理,乡村教师也有了正高级职称,且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局面基本形成。

中南海的政策吹进了山沟沟。梁世伦也没想到,自己的薪酬待遇也出现了质的飞跃。

“我现在领到手的工资就有4700元,还有社保,很知足了。”梁世伦的脸上难掩喜悦。

从今年1月份开始,梁世伦的工资就涨了,每月除了固定的4700元以外,还有450元的乡村教师乡镇补贴。根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去年珙县的财政收支状况,今年,县政府新增了一份名为“SMN”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S代表珙县全县乡村教师的补贴,每月约为360元;M代表珙县县城所在地到王家镇公里数的补贴,每公里补贴2元;N代表以王家镇中心小学为中心点,到各个村小距离的补贴,每公里补贴10元。

作为学校资深教师之一,梁世伦的待遇还不错。可是,对于一些年轻的老师,虽然收入也提高了一些,但现时的乡村教师待遇并未有太多的吸引力,不少年轻教师依旧向往着大城市的“诗和远方”。

“招聘时,我们会和老师签订合同,服务期限是5年,如果未到服务期限而离开的老师,要缴纳违约金。”王家镇中心小学校长刘启聪说,一些老师服务期限一满就选择离开,王家镇的艰苦环境让他们很难像梁世伦一样选择坚守。

大山深处的守望者

在学校操场上的梁世伦

去年,王家镇中心小学一下离职了5个老师,102个教师编制也是长期处于缺编状态。

在刘启聪看来,人往高处走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乡村优秀师资的外流的确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

想要留住老师,乡村基本设施条件的改善是基础。5年后,宜(宾)威(信)高速公路的竣工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在交通不便的困难。

如今,王家镇70%的地方已经通了天然气,不少村也已经安装了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的改善,让刘启聪和梁世伦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向‘三农’倾斜,乡村的变化显而易见。”谈及即将召开的十九大,这位中心校的校长心中充满了期待。他希望十九大后,国家能够逐步改善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孩子们有更标准的运动场,让老师有更好的教学辅助器材。

其实,在中国广大的乡村,有不少如梁世伦一样的教师们。他(她)们默默地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奉献青春。正是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所以甘受清贫,即使病痛也无怨无悔。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9月4日,团聚村小学的操场上,伴随着扩音喇叭里传出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孩子们新的一学年开始了,当然,这也是大山深处新的梦想开启的时分。

身躯单薄的梁世伦又要继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操劳了。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