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 > 成都:首批人才建设发展基地正式授牌 开启进入“人才共育共享”时代
2018-01-26 00:00:00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新农村商报网四川讯(唐波)1月25日,由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慈善总会主办,成都市科技创新就业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承办的2017成都市慈善总会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项目“成都市首批人才建设发展基地授牌仪式”顺利举行,来自金融、咨询、互联网等行业的多家中小企业成为人才建设发展基地挂牌单位,拉开了人才协同培养的序幕,正式开启了成都市人才共育共享实施阶段。

一、人才也能“共享” 37家企业授牌共建“联盟”
为进一步落实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大力实施招才引智计划”、“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关于人才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化解中小企业在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和困境,成都市科技创新就业促进会按照2017年成都市慈善总会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扶持项目“打造人才共育发展基地促进中小企业招才引智”整体工作方案的安排,成都市首批基地正式获批通过。
来自金融、咨询、互联网等行业的37家中小企业成为人才建设发展基地挂牌单位。

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得到了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川省贫困地区人才培育研究基金会、四川省红十字会、四川省国际合作投资促进会等相关单位及领导的参与支持。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处长李剑锋对人才建设发展基地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感谢,他在致辞中表示我市的就业工作成绩离不开高校、企业与社会组织所做的努力,成都人社对积极吸纳就业人群的中小企业将给予政策支持。
二、化解中小企业人才建设难题
过去,中小企业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人才短缺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型企业大多都是一些规模相对小,实力较弱,待遇一般,而且个人发展空间较小的企业。中小型企业本身的这些问 题,成为了吸引人才的绊脚石,使得真正的人才不愿意加入到这样的公司当中。许多愿意选择到中小企业工作的人才是因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大公司接纳他们, 而将中小企业作为暂时的避风港,一旦得到大公司的青睐后就会马上离开。据统计,中小企业普通员工有20%?9?150%的年度 流动率,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也有20%在流动。如此高的人才流动 对于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基于中小企业的种种人才建设短板,人才建设发展基地应运而生。促进会通过联动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开设“校企直通车”,将优质潜力人才“打包”输送至人才建设发展基地挂牌单位,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交流与沟通,将人才供需双方无缝衔接。
此外,促进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据了解,此前促进会已举办过中小企业人才建设发展专题会议,会议上,不乏政府职能部门参与其中,详细解读相关政策,中小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促进会将为挂牌单位提供更多人才服务,比如举行行业交流会、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等更多活动助力中小企业人才建设长远发展。

作为主办方,成都市民政局与成都市慈善总会对人才建设发展基地表示大力支持,成都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处副处长苟兴勇在发言中表示,民政局将不遗余力支持和指导促进会人才建设发展基地项目,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
企业代表成都经开科技孵化园表示作为挂牌单位,将不辱使命,在政府的牵引和促进会的组织下,积极承担起培育人才的社会责任,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三、人才发展共同体简介
成都市科技创新就业促进会是民政部门批准,由成都市民政局监管和指导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该组织以“人才发展共同体”为核心服务于社会,探索“政府主导、协会搭台、高校联动、企业协同”的创新运作机制,旨在推动政府与行业、行业与高校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企业各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以现实科技为纽带,倾力构建以政府引导为核心,高校推动为前提,企业人才实训基地创建为基础,专项人才为导向,诚信建设为抓手的人才智能化配置平台。
成都市科技创新就业促进会的“人才发展共同体”的理念与模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政府职能部门及高校、企业、媒体等社会各界的认同,“人才发展共同体”理念两次入选“四川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和《四川发展管理》。
四、打造人才发展生态圈
研究人才一体化,需要紧紧围绕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而协同发展就是从无序的集中转变为有序的疏解,打造一个创造无限生命力的大生态圈,让这里成为能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大舞台。不仅是有存量,而且不断有增量。人才发展一体化核心是要打造一个生态群落, 打造一个创造无数人才、让人才辈出的环境,一个能够养育、能够聚天下英才的生态群落。
这种生态群强调一种人才创造活力的开放性结构。成都作为一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在人才发展的战略构想上,需要打破“一亩三分地”门户短见,创造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发展环境。人才的创造力既不能依靠温室效应,更不能孤立生存,而是需要“珊瑚礁”的生态群落效应。
成都市科技创新就业促进会会长谢红梅表示,通过促进会这条纽带,人才建设发展基地集政府、高校之力,共同承担人才培育之责任,为广大高校人才培育创造稳定的实践场地,为中小企业建立起庞大的行业人才库,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才共育共享机制,扩大社会效应,带动更多社会组织积极投身于人才培养事业之中,全面实现人才共育共建共享之举。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