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专题 > 文化 > “和解”正成为电影表现的主题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这个元旦档,中国电影市场又创新高,但不管是商业大片《寻龙诀》,以情怀感人的《老炮儿》,还是主打温情的《一切都好》,都在不经意间把“和解”作为了影片表现的主题,这一点,很够耐人寻味。
其实,“和解”本身就是电影最常表现的主题之一,本来并不新鲜,但这三部电影中展现的“和解”主题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可以探讨一下。
《寻龙诀》中胡八一和王凯旋从一开始就沉浸在失去丁思甜的记忆中不能自拔。如何告别过去,走出自己的记忆,跟自己“和解”,成为了影片的叙事动力,推动故事情节往前发展。
《老炮儿》虽然打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旗号赚观众眼球,但影片的主题却是冯小刚饰演的张学军和李易峰饰演的晓波父子两人的“和解”,这其中也包括张学军和吴亦凡饰演的小飞在内心深处的“和解”。张学军和晓波坐在一起喝酒的这场戏成为了影片情感的高潮,两人关系最终达成和解。正是有了这一场戏,后面张学军独自一人举着日本刀在冰面上冲向“富二代”们的举动就有了充沛的情感动力。这个看似莽撞的行为,其实就是张学军履行此前他对儿子小时候缺失的父爱的一种补偿,英雄主义加上父子亲情,在情感上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内心渴求,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叙事逻辑上的缺陷。
至于《一切都好》中,张国立饰演的老管在妻子去世后,独自一人去看望四个孩子,在走了一圈后,老管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在记忆中跟孩子们展开了一场对谈,在这场谈话中,孩子们说出了实话,同样是孩子们小时候“缺失”的父爱。最终,老管在内心中做了深刻反思,跟孩子们达成和解,一家人变得其乐融融。
三部影片,都隐藏着“过去”的背景,这个“过去”都曾经在老一辈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但却在今后的人生中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所谓的“和解”,不是单方面的理解,他是一种自我检讨后的双方的谅解,不管是胡八一对死去的前女友丁思甜的歉疚,还是《老炮儿》和《一切都好》中父亲对自己缺席孩子成长期的忏悔,影片中的“和解”方式都有意地忽略了历史背景,着重将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这一点,相比过去是很大的进步。
中国电影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曾经有过不少反思色彩浓郁的电影,包括《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等都是以对“文革”的反思为指向的,人物命运跟时代背景紧紧联系。像《牧马人》展示的就是特定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变迁。这种思维方式甚至延续到了新世纪,比如张扬导演的《向日葵》,里面讲的也是父子关系,但相比《一切都好》,《向日葵》中造成父亲暴脾气的很大原因就是特殊的历史背景,这部影片中最后也是父子关系和解,但时代带来的苦闷一直笼罩在这个家庭始终,反思大过自觉的反省。
伴随着中国经济在新千年的崛起,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狂飙突进,很多电影人可能都下意识地意识到,时代的情绪正在发生变化,不管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故事的焦点从外部指向的矛盾开始向人物的内心转变,顺理成章地,不同方式的“和解”,也就成了电影表现的主题。
“和解”意味着原谅过去,反思自己;意味着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同时,“和解”也意味着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电影中的人物开始要拥抱崭新的生活。“和解”就是学着放下。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常常表现一对濒于离婚的夫妻或有着代沟的父子或父女在危机来临时携手合作,最终一起化解了危机,也修复了互相之间的关系。这也说明和解和沟通在现代人心中有着很大的共鸣。
多年前,有一位著名电影人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如果中国电影人能够开始关注小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才是中国电影强大的开始。现在看来,这个预言已经到来。
可以想见,这三部贺岁档电影只是开了一个头,以后类似的电影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彼此“和解”了。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游戏排行
新游预告
更多开测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